新闻中心 > 论坛

二史馆“馆藏民国档案整理和数字化项目”回顾

作者:徐延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1-08 星期二

    为适应数字化时代,加速推进民国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于2013年启动了“馆藏民国档案整理和数字化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二史馆在上级领导关心指导和财政部支持下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成果最丰的档案基础建设项目。

精心组织助推进

    项目启动之初,二史馆研究制订了《馆藏档案数字化五年工程计划》,通过采取公开招标、引进专业数字化外包公司的形式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根据馆藏档案价值和利用状况,二史馆决定集中优势资源,对重要且利用率较高的60余万卷档案进行数字化,提出用5年时间完成档案整理6000万页、扫描5000万页、缩微拍摄900万页、修裱120万张的目标。在中央办公厅和国家档案局的关怀、支持下,项目通过了财政部评审,获批专项经费1.56亿元。

    2012年,二史馆成立了数字化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馆长任数字化工作小组组长,下设档案整理、扫描数据、安全保障绩效考核等10个职能小组,形成了上下协作、主动配合、有效监督的数字化项目组织体系。

排除万难人心齐

    长期以来,二史馆工作场所比较简陋,为改善办公条件,专门新建了办公楼。为了使档案数字化工作顺利开展,全馆职工克服办公条件差的困难,将新落成的办公楼改建为数字化工作场所。

    二史馆在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做好人员管理,保证工作进展。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共制定、修订有关规章制度41项,确保项目工作程序规范化、标准化;制定并长期坚持月度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切实保障项目安全、平稳、有序推进。其次,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做到“全过程参与不间断、全方位管理无死角”,确保档案“一件不丢、一件不破、一件不乱”。

    5年来,二史馆参与项目的干部职工经常加班加点,但他们都没有计较过个人得失,坚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五年奋斗成果显

    经过5年的努力,至2017年年底,共完成档案整理6255万余页,扫描4218万余画幅5400万余页,缩微拍摄901万画幅,修裱破损档案152万余张,数转模1.9万盘,消毒杀虫60万余卷,超额完成了任务,经财政部及国家档案局历年组织的项目绩效专家组考核评审,项目连续5年获评90分以上高分,被绩效专家组誉为“精品工程”。依托数字化成果,二史馆在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档案编研、展览出版、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项目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数字化工作中,二史馆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研究成果,并将其分享给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档案界同仁。5年来,二史馆先后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国内外同行达300余批次5000人以上;通过举办“海峡两岸民国档案数字化工作学术研讨会”“历史档案修复与保护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学术活动,与社会各界交流数字化工作经验。

    为及时体现数字化工作成果,二史馆基本实现了每年年底新开放一批已完成数字化的电子档案的目标。“当年数字化,当年开放见效”,其中饱含着二史馆档案人的艰苦努力。

    2017年12月,历时5年的项目圆满结束,但二史馆努力建设现代化民国档案数字化档案馆的脚步并没有停下。目前,民国档案文件级整理著录、现代化新馆建设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民国档案,二史馆档案人将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砥砺奋进,继续前行,谱写新时代兰台新篇章。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月7日 总第332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