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记录广厦千万 守护一方欢颜

——杭州市城建档案馆工作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崔珍珍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2-26 星期二

    开栏的话

    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时间的年轮,镌刻下奋斗的足迹。回首70年,我国档案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长足的进步。本报即日起开设“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栏目,陆续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报道,展现档案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积极贡献和显著成绩,激励广大档案工作者满怀光荣与梦想、肩负使命和责任,在新时代追梦路上奋力前行。

    在杭州市城建档案馆,前来查阅档案的人络绎不绝。城建档案向来以琐碎、庞杂著称。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建档案工作愈加繁重,在档案利用、移交工作中存在的“多次跑”问题一直是城市治理工作的难点。经过不懈努力,拥有馆藏档案近90万卷的杭州市城建档案馆目前取得实质性突破,最终完成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为群众和移交单位切实解决了“多次跑”难题。

    那么,杭州市城建档案馆是如何顺利完成这项任务的呢?通过实地采访,记者得知,这项成果的实现主要依托于两个系统,即GIS查档系统和在线接收系统。一个解决了查档利用的效率问题,一个解决了档案移交过程中相关单位“多次跑”的问题。

一站输出:房屋图纸实现秒查

    2017年,在浙江省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的浪潮中,市城建档案馆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注册用户实名认证的契机,以浙江政务服务网为入口开发完成城建档案在线查档系统建设,对预约查档服务进行质的升级,实现了用户查阅城建档案“零见面”“零次跑”。此项服务开通以来,已为近百家单位和个人提供了网上城建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受到利用者的广泛好评。

    “从预约查档到网上在线查档。为了让用户少跑路、不跑空,我们想方设法优化查档方式。2010年,针对因库房不足大量档案在外寄存,造成用户查档需要二次上门取件的情况,我们推出了网上预约查档,用户在‘杭州城建档案’门户网站上提出查档申请,我馆收到申请信息后给予答复检索结果、预约上门查档时间,提前实现了‘只跑一次’。”市城建档案馆副馆长魏虹介绍道。

    居民通过刷身份证进入市城建档案馆查阅大厅后,向工作人员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然后只需输入房屋地址,几秒间就能查到对应的房屋建筑图纸,效率惊人。这就是杭州市城建档案馆专门开发的GIS查档系统,这样快速精准的查档功能,在于系统与每栋房子的数据和地图都实现了挂接。

    魏虹介绍,早在2010年,市城建档案馆就建成了档案查询利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优化系统界面、使用双屏幕互动查档,简化查询和打印流程等措施,使利用更为便捷。但是,该系统查档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一个难点就是,由于很多建筑物在建设立项时使用的名称与竣工验收后使用的名称不一致,造成查找不到、查找不准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2011年,市城建档案馆以杭州市电子地图为基础,建设了GIS查档系统,利用WEBGIS技术标记建筑物信息,将数字化城建档案与地理空间信息相关联,辅之以地名地址匹配技术,实现数秒钟内即可从库存5000多万页的档案资料中快速准确地查找其中任何一张,极大提升了查档效率。GIS查档系统实现了直观查档,大大提升了档案查准查全率,也提升了电子档案利用率。近5年来,市城建档案馆接待了约3万人次查档,其中电子档案的利用率为99%以上。

    “GIS查档系统顺利启用的前提,源于扎实的数字化基础工作。”魏虹说,近年来,市城建档案馆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弘扬脚踏实地、顽强拼搏的工匠精神,自力更生,以日均5万页、月均100万页、年均1200万页的数字化扫描速度,于2014年底全部完成市城建档案馆的库存档案数字化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创建了城建档案示范数字馆。

    除了现场查询,市城建档案馆还提供了远程跨馆查档服务。市城建档案馆开发建设了远程跨馆查档系统,经与各区县(市)协调确定了查档流程,并商定了各自在远程跨馆查档工作中的职责分工。2015年底,市城建档案远程跨馆查档服务顺利开通,杭州地区各区县(市)城建档案馆的档案实现了通查通享,用户无论身处杭州哪个区域,都能查到每一个区县(市)的城建档案并能现场出证、免费打印。

一站收齐:移交只跑一次

    通过优化查档方式,群众“最多跑一次”的问题解决了,而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有关方面的城建档案移交工作中的“多次跑”问题更为复杂棘手。

    2017年年初,在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下发前,市城建档案馆便印发了实施细则,提早部署工作任务,为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改革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同年6月底,市城建档案馆完成了杭州市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在线接收系统的开发工作,并与浙江政务网对接,为实现工程档案移交“最多跑一次”提供了技术支持。

    现在,建设单位上传扫描件后,由浙江政务网进行电子签章,之后再经城建档案馆在线审核即可。记者看到,所有应提交档案的目录在系统中一目了然,很好地解决了以前常出现的缺项漏项问题。而且,在线审核反馈使得建设单位能够及时接收到反馈意见,并根据反馈问题和意见逐一更正。待这些材料全部通过审核后,建设单位等便能一次性将所需档案移交至市城建档案馆,真正解决了档案移交工作中的“最多跑一次”难题。

    “为使建设单位尽快熟悉该系统,我们对照梳理出的工程项目,逐个打电话通知所有未移交档案进馆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派员参加培训,免费培训900余人次,涉及工程项目近800个。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两期中介公司系统应用培训。通过系统开发应用和组织大规模的培训,工程档案移交这一数量大、跨度长的难办事项,终于在规定时间实现了‘最多跑一次’”,魏虹说。

    市城建档案馆的创新实践为在信息化时代创造一流工作业绩打下了扎实的业务基础,并在关键时刻切实担负起了服务中心、保障大局的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殷切希望。市城建档案工作者不仅是城市建设记忆的保管者、守望者,更是居民安全、群众幸福的守护者。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2月18日 总第3336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段立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