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各地动态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昌江核电项目档案谱写奋斗者之歌

作者:袁 雯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3-19 星期二

    本报讯 3月6日,海南昌江核电项目1、2号机组通过国家档案局组织的档案专项验收。验收组专家赞扬道,“昌江核电项目的国产化率令人振奋,档案完整地记录了全部建设历程。”这是对海南核电有限公司信息文档处文档科同志们所作工作的由衷肯定。

    倪腾是文档科的负责人,也第一批入职的48位建设者之一,自2008年以来,他带领以女性为主的青年团队,扎根椰岛,用档案准确而翔实地记录了昌江核电厂的建设历程,为核电厂的建设和安全运行保驾护航,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档案工作者之歌。

    昌江县位于海南岛西部,长年高温,日照强烈。每天早上七八点钟,施工现场的水泥地在阳光的照耀下已是一片银白。为了更好地收集项目前期资料,服务项目建设,文档科的同志们早早离开舒适的写字楼,提前进驻项目现场,在由集装箱改造的狭小简陋的临时办公室里办公,有时还在烈日下工作,一天下来,同志们的工作服上都结了一层硬邦邦的盐花。为了及时收集项目建设文件材料,文档科根据项目建设进度,经常变换办公地点,先后组织了7次库房搬迁,文件材料装满了几百个箱子,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一箱箱地搬运,再一盒盒地上架。20多万卷(件)档案、20多万张射线底片,以及其他各类档案没有一件丢失损坏。

    昌江核电厂远离城市,一组数字就能说明:最近的餐饮店4.6公里、最近的酒店6.5公里、最近的超市16公里、最近的加油站16公里、最近的医院27公里、最近的书店28公里……文档科的同志们调侃说,上班不用带钱包,因为没有能够消费的地方,也没有外出的时间,晚饭后回到办公室加班是工作的常态。他们每逢周末才能回到位于海口的家中与家人团聚,若是赶上机组大修或应急值班,半个月不能回家也是常有的事。项目建设十年间,他们经常错过家人的生日、孩子的家长会,家人生病也不能陪伴在侧。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文档工作的接力棒一直在传递。有的人鬓边生了华发,有的人眼角长了皱纹,唯有对待档案工作的初心没有改变。

    文档科的同志们大多毕业于国内重点大学的档案专业,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档案工作与时代发展潮流相结合,不断将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实践中。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文档科就开发上线了文档办公一体化系统,解决了成立之初多地办公、文件流转困难等问题;建成了文档一体化编码系统,实现了对公司1453个文种的全面监控;上线了企业内容管理平台,实现了核电文档配置管理;建设了声像档案系统,对声像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作为国家档案局和海南省第一批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他们将继续探索新的档案管理方式。

    文档科的同志们平均年龄只有32岁,但这些年轻人却做出了突出的业绩:收集整理纸质档案20万卷(件)、电子文件9万多件、射线底片24万张、照片1.4万张、岩心742箱,以及数量巨大的重要凭证、奖杯、奖状等;与1032家参建单位建立畅通的文件传递渠道,收发信函14万件,转递文件70多万份,产生电子流程15万个;在4000平方米的档案馆中建设了阅览室和职工书吧,被全国总工会评为职工书屋示范点;管理着为全公司提供100多项服务、年文印量600多万页的商务中心……他们的辛勤付出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文档科多次被评为海南省青年文明号、中核集团档案工作优秀集体等。

    文档科的同志们在海南核电的光辉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群可爱的兰台人依然会用他们的坚守,用档案继续记录海南核电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3月18日 总第3348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