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用历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助青年励志

——访全国人大代表马逢国

作者:本报记者 崔珍珍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3-20 星期三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不能‘隔江犹唱后庭花’”……总书记的话拨动心弦、引人深思。

    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从国内和国际范围看,总书记的要求具有怎样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档案在阐释、补充、强化“共和国是红色的”要求方面能够发挥哪些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马逢国。

    对于如何理解“共和国是红色的”,马逢国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0年历史积累了很多成就、实践和理论。更重要的是,这些成就来自哪里、为什么会来、怎么来的,需要我们在回顾70年的光辉历程中认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拓者经过无数的艰难险阻、流血牺牲,克服了无数的困难,那些艰苦岁月是难以用笔墨形容的。以共产党员为代表的一批爱国志士,前赴后继,救国救民,奋斗不止,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足以说明“共和国是红色的”。

    如何做到“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进而能够强化它?马逢国认为,对于我们这些享受共和国成果的人来说,应该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吃透,好好地继承下来。这些都要依靠很多的相关宣传和推广,有的需要档案部门根据文字、影像、实物等历史档案进行展示。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建设时期,都是从血与火的洗礼中走过来的。这种克服困难的种种思想和种种实践都属于“红色”范畴。在新时代,档案部门要通过讲述历史鼓舞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并使之凝聚成集体意志,成为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新动能。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仅在国内具有历史意义,在国际环境下也兼具现实意义。马逢国说:“我国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关乎自身,还关乎我们在人类社会和整个地球村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全国上下不但要有这样的认知、下这样的决心,还要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国际社会,发挥正能量。这里透露着我们中国人的情怀和集体世界观,我们向往世界和平、共同奋进,世界好中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进而为世界和平、世界进步、人类进步添砖加瓦。所谓‘红色’就是要把这样一种理念传播给全世界。”

    马逢国建议,档案部门一方面要把曾经发生的事情、重要的历史文档原原本本地保存下来,进行系统整理,方便查阅、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的传播和教育,用历史的观点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此外,档案工作者要学会用受众喜欢的方式传播信息,通过借助知名媒体宣传、开发日常生活用品、开展影视创作等方式重现历史,以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对比时下如火如荼的故宫文创,如何做好档案开发利用,将档案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好地传播出去?马逢国认为,每个时期的历史都是真实存在,档案记载了人类的重要实践,档案工作者要善于将优秀的内容和精神挖掘出来“为我所用”,为当今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发挥正能量,使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更有现实意义。

    马逢国认为,档案工作者或者相关人员可以对既有文化进行创新性继承,让中国人、外国人都能通过喜闻乐见的载体领会先辈所做的一切,充分发挥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马逢国呼吁更多的人珍视过去的历史档案,并从中汲取养分,将历史长河中进步的、正面的、改变人类命运的、鼓舞人心的因子提取出来,传递给更多人。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马逢国强调,历史档案也能够在帮助青年励好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代青年接受的信息量太大,反而很难聚焦。档案部门应该利用档案引导青年思考个体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扮演什么角色,而青年自己也应该根据各自的兴趣、能力和条件发挥自己的潜能,总的来说,励志很重要。”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3月18日 总第3348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