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筑牢根基 牵手圆梦

——江西会昌县档案局扶贫工作侧记

作者:张炳春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4-04 星期四

    一直以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这两个关键词贯穿“三农”工作全过程。从下村“三送”活动,到“精准扶贫”,近3年来,笔者一直都在江西省会昌县文武坝镇上半岭村挂职,并担任该村的第一书记。上半岭村是距离县城6公里的山丘贫困村,全村土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828亩、水面180亩、山地6000亩,村内有待开发利用的温泉,春季油菜花观赏在县城居民中有一定知名度。全村13个村民小组365户1530多人,家庭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从事的主要工作为服装生产加工、通风设备制造与安装、矿山挖矿、建筑等,村内留守村民主要收入来自短期务工、传统粮食蔬菜种植和鸡鸭鱼兔养殖,全村人均收入较低,且收入来源的前景不是十分理想,全村确定“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61户261人,这些贫困户以因病因残、缺技术、缺资金为主要致贫原因。

    2015年,会昌县档案局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上半岭村,工作目标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退出,贫困村脱贫出列”。

    工作队进驻上半岭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精确识别,摸清全村致贫底数和贫困户底数,之后有针对性地逐年开展精确帮扶。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一是彻底改善村小学办学条件,当时上半岭村小学在全县村小学中排名都是倒数的,通过争取项目、向社会募捐助教等,2016年秋冬,一座投入100多万元的现代化农村小学校在村中心拔地而起;二是投入360多万元升级改造5米宽2.92公里长的村主干道,通组公路、入户路等交通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三是改善饮用自来水等基本生活条件,消除村民饮水安全隐患;四是扩大村里用电、网络通信、电视信号的覆盖面;五是全面开展村庄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几年来,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得以解决,惠及全村的基础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接下来,群众办事服务大厅、文化活动服务站、农村医疗服务室等项目建设及村容村貌整治也列入了议事日程。值得一提的是,全村共投入资金780万元,完成了28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补齐了村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短板”,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全村61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与12名帮扶干部分别结成帮扶对子,医疗扶贫“四道保障线”、产业扶贫和扶志教育得到全覆盖。全村共有45名贫困户家庭的在校学生享受到教育扶贫政策,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庭全部得到就业扶贫帮助,22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贫困户得到种养技术培训帮助以及每户3至8万元、共112万元的金融扶贫贴息贷款,5户8人分散供养五保户和34户低保户共60人享受到政府保障扶贫政策等,“十大扶贫工程”措施得到精准落实,全村贫困发生率由17.4%降到0.86%,村级收入由2015年负债36万元转变为2018年实现年收入6万元,整村脱贫出列基础工作扎实。

    2017年,上半岭村启动了一个投入150万元的脱贫产业——肉兔规模养殖项目,预计年出栏商品肉兔10万只。项目覆盖上半岭村全部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体在村有意愿参加的其他农户和本镇水西村54户贫困户。2018年,兔场开始投入试养殖。做实做好这项覆盖面广的养殖业,对于上半岭和水西两个村的精准脱贫及当地的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半岭村还发生了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自主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仅2018年,全村61户贫困户中有46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获奖补资金达12.5万元,其中养鸡脱贫致富的模式发挥了较好的带动作用。全村出现了由“授之以鱼”式扶贫到“授之以渔”式脱贫,再到“造塘养鱼”式致富的良好转变趋势。

    上半岭村虽然贫困程度较深,但仍有一定发展基础,可以通过扶持改变落后面貌。扶贫过程中,我们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并进,瞄准对象,精准施策,破解难题,实现脱贫目标。

    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2018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于包括上半岭村在内的会昌县所有村来说,2019年也是从“精准扶贫”脱贫验收到“乡村振兴”实现筑基、牵手、圆梦的关键之年。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精准扶贫”,主体都是农民,“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率,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精准扶贫”,主要针对贫困群众采取帮扶措施,那么,已经开局并向深入推进的“乡村振兴”,则要考虑为广大村民群众提供更多帮助,归根结底要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为了把“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首先要考虑的是人才振兴,要振兴人的志气和信心。其中有一个特殊人群值得关注——回村大学生、返村农民、下村贤士,我们把他们统称为“三村人士”,他们都是在“乡村振兴”中起重要作用的人才力量,重点要为他们做好服务,鼓励这些“三村人士”回村、返村、下村,创新创业,投资兴业,带领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所有当地群众共同致富,还要把这些“三村人士”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贫困群众、专业合作社、企业,通过强有力的纽带有效联接起来,让他们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

    年龄老化、思想固化,是这些年来各地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成员的普遍状态,上半岭村两委班子也不例外。“乡村振兴”关键看人才,选好带头人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未来。2017年年底,上半岭村委换届选举后,村委会成员实现了更新换代,3名已经富起来的年轻村民当选为村干部,给村里的各项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的目标是要吸收乐于扎根基层的大学毕业生,逐步将他们培养成为村里带头致富的中坚力量。“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战略,不能一蹴而就,吸引人才、培养人才要厚积薄发,水到才能渠成。

    实现振兴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发展产业。发展产业要有实力,要靠能人和企业家。如果要发展农村农业,农业技术、农业产品、农业服务、农产品加工、农民就业都要同步提升,这“五个提升”都需要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就上半岭村来说,肉兔养殖产业已经启动,在2018年试养殖过程中遇到了技术、市场难题,清除这些项目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实现产业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无论是“精准扶贫”还是“乡村振兴”,“光靠政府肯定不行,光靠企业更加不行,政府是左手,企业是右手,只有左右手联合起来才有可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想方设法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引领的有效衔接,调动乡村农民、社会各界、全社会资源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需要各方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4月4日 总第3355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