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档案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动力”

——江西省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发挥档案优势服务乡村振兴

作者:本报记者 崔志华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5-27 星期一

    “以前,提到乡村,人们想到的是贫穷、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乡村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新功能吸引着城里人,乡村已然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地方。然而,在乡村逐步走向富裕的过程中,乡村记忆让人们越来越感到弥足珍贵,如果不及时、真实地记录好乡村的发展和变迁,许多乡村记忆恐怕真的就消失了”,江西省武宁县档案局局长熊丽丽谈到档案部门在乡村振兴中应发挥的作用时表示,“武宁县档案局馆多年来十分重视把档案服务送到基层,帮助各乡(镇)、村把有用的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安全保护、有效利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长水村就是我们档案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示范点,档案在记录乡村发展轨迹、农村土地流转、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文明乡风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展示乡村振兴路上的荣誉

    长水村位居九岭山脉武陵岩下,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山环水绕,风景如画,森林覆盖率达93.4%,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20多户,共2000多人,是典型的林区村,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因温家宝总理视察而名声大振。

    长水村村委会主任肖光成说,2007年4月2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武宁长水村视察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并为武宁题词——“山水武宁”,温家宝总理高度肯定了长水村的林权改革成果,盛赞“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林改经验,长水村就是通过走生态建设的路子,实施了长水农家乐旅游项目,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这当中,档案在落实惠民政策、维护村民合法权益,解决林权、土地等矛盾纠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长水村的村部会议室,墙面上金光闪闪、排列整齐的一块块荣誉奖牌记录和见证了长水村乡村振兴的足迹和辉煌,小山村的发展轨迹令人一目了然。“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村、全国生态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文化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荣誉奖牌,“全省十大和谐村庄、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AAA江西省乡村旅游点、江西省第五届文明村镇、2017年度秀美乡村先进自然村”省级荣誉奖牌,近90件荣誉奖牌向人们诉说着长水村是如何在当地政府的带动下一步步蜕变为美丽乡村的。

盘活乡村振兴路上的土地资源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多个场合中提及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盘活土地资源,土地是农民最根本的生存资源,也是农村发展最宝贵的资源资产。

    武宁县档案馆保存的一份长水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实施方案里,清晰记载着长水村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实施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步骤、保障措施等。档案中显示,工作中要整理好土地承包管理资料、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和空间位置、健全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注销登记、对其他承包方式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资料归档等。熊丽丽说,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对于当地群众来说是件大事,要想实现“确实地、赋真权、准登记、颁铁证”的目标,做好档案工作十分重要,在实施过程中,还少不了要摸清底数、梳理矛盾、勘测调绘、公示确认、登记审核、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等工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档案。为了让人们了解林权改革的艰辛历程,村里还专门建立了林权改革展示厅。

    在长水村,村民卢咸成经营的农家乐在当地小有名气,当年温家宝总理与长水村村民们的合影高高悬挂在他的家中,每当有人问起合影照片的时候,他都会指着照片中的自己,自豪地讲述温总理与村民座谈时的场景,总是感叹土地林改给自己的家庭和这个小山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尤其赞叹林改时正是因为有了档案作为凭证,给了自己一份保障,才有了后来红红火火的日子。

留住乡村振兴路上的乡愁韵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住上好房子,还要让农民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美丽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物质文明,更需要精神文明。

    乡愁,总是人们内心深处最难以忘怀的牵挂。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渗透和影响,古老的农耕文化距离现代人越来越遥远。为了今人和后人了解农耕文化发展进程,为了留住长水村的乡风、乡愁,2016年,长水村建起了640多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实物档案抢救保护展览中心”,抢救性地收集被人们遗忘在角落的农耕用具,展示农村耕作、浇灌、食事、储存、编制等各种生产生活过程。熊丽丽说,中国的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始终,也无形中成了人们挥之不去的乡愁,农耕文化实物档案抢救保护展览中心建成后,许多来长水村旅游的人不仅在这里见到了犁、耙、水车、纺线车、手推车等传统农具和农家生活用品,还了解了农耕文化历史,希望通过档案部门的努力,让独特的农耕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老一代人找到年轻时的美好记忆,让年轻一代感受到农耕文化的厚重深远。

    在长水村,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几年来,武宁县档案局馆工作人员和长水村的村干部一起,穿梭在村里林间,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长水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旅游及“环境整治、三清四改”工作中每一条路、每一条河、每一棵树、每一处景、每一户人家过去和现在悄然间发生的巨变;为被世界公认濒临灭绝的“千年红豆杉”建起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档案,当地村民通过种植红豆杉不仅获得了经济效益,而且也带来了就业机会,红豆杉成了“扶贫致富树”;利用档案资料创建了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孙家大屋”(孙家为孙权后裔),古村落经过保护修建焕然一新,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览,当地人都称古村落在乡村振兴中“活了起来”。

    乡村振兴,非朝夕之功。熊丽丽表示,下一步,县档案局馆将着力建立家风家训家规档案,借助档案管理好各村,让人们读懂当下的“新家风”“新家训”“新家规”,期盼各村都能把家风家训家规、廉政文化、忠孝道德等内容上墙展示,让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5月23日 总第3376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魏安宁(实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