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紧跟时代步伐 彰显兰台价值

——南京市建邺区档案事业发展回眸

作者:张兴春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9-03 星期二

    在南京市雨润大街199号建邺区双和综合办公区,从北门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红色的5层建筑,那就是建邺区档案馆。这座于2015年建成的现代化档案馆新馆,是南京市主城区首家建成交付的档案馆新馆。2016年,建邺区档案局(馆)荣获江苏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建邺档案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2017年11月,建邺区顺利通过“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测评,成为全国唯一的“双示范”数字档案馆(室)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抚今追昔,建邺档案事业走过了艰难的发展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建邺区档案工作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档案工作建立阶段(从解放初至1984年)。解放初,建邺区未设档案管理机构,档案业务的指导、监督与检查由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代行。1958年成立区档案室,设置档案库房,对区委、区政府办公室的档案进行集中管理。1964年5月,成立区档案馆,配有专职干部2名,负责保管区级机关党、政、工、团等部门档案。1966年,档案工作遭受冲击和破坏,档案馆无人管理。1973年4月开始,由区委办公室兼管,逐步恢复档案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区档案馆依据编制的《建邺区机关有关文件材料收集范围》,陆续在区机关、教育系统开展了档案整理接收工作。这一阶段区档案馆馆藏还较少。

    第二阶段:档案工作规范管理阶段(从1984年5月至2010年6月)。这一阶段主要是成立区档案局,加强了对全区档案工作的监督管理与指导,逐步形成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打下了较好的档案工作基础。1984年5月,区档案局成立,与区档案馆合署办公,主管全区档案工作。区档案局的成立,标志着全区档案工作进入规范化管理轨道。随着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区档案馆硬件条件也得到有效改善。1989年,区档案局(馆)从区机关南台巷迁入俞家巷21号建邺会堂综合楼二楼,建筑面积375平方米,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档案库房、管理设施及必要设备。1998年,区档案局(馆)迁入水西门大街58号建邺大厦三楼办公,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馆舍面积和档案管理设施设备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了全区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管理、服务的过渡需求。区档案局(馆)加强了全区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档案法》宣贯活动,制定《关于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活动的通知》《区街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文件,在全区开展档案工作创建达标活动。1992年、1999年区档案馆分别建成江苏省二级档案馆和一级档案馆;2008年区档案馆创建成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至2010年,全区机关部门、单位中,共有29家被定为江苏省三星级档案室,48家被定为江苏省二星级档案室,29家被定为江苏省一星级档案室。与此同时,区档案局(馆)先后开展了档案管理软件、档案全文数字化、建立专题档案目录数据库等工作。这一阶段,全区的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得到了有序开展。

    第三阶段:档案信息化建设阶段(从2010年6月至今)。进入“十二五”以来,全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档案事业发展的创新服务被纳入南京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建设目标。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根据上级部门的规划要求,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加快区档案馆新馆建设,二是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区档案局(馆)干部职工深入机关、街道、社区、园区等单位开展调研,认真分析全区档案工作的形势与任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了由局(馆)领导班子开展两条线作战,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全区的正常业务工作,一手抓档案馆新馆建设。2011年5月,因在水西门的建邺大厦整体移交给省国土储备中心,区档案馆又搬迁到南苑街道过渡。为加快工程进度,区档案局(馆)积极沟通协调,按照国家《档案馆建设规范》要求,积极争取将原办公用房改造为档案库房,荷载由原500公斤每平方米调整为1200公斤每平方米,满足了库房密集架的安装使用和库房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同时,档案库房和计算机房的消防系统也由气体灭火系统改为最先进的高压细水雾消防系统,进一步加强了档案安全管理。2012年年底,区档案馆新馆土建封顶,又投入2000万元进行了内部装修,进一步保障了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的实现。2015年,新馆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南京市主城区首家建成交付的区级档案馆新馆。新馆更加关注社会公共利益,注重多种功能的融合聚集,集查档利用、展览教育、学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既具有文化内涵又展现现代气息还体现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标志性建筑,为建邺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档案信息化工作是建邺档案工作的特色。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区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建邺区“十三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等,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区政府“智慧建邺”建设总目标。2011年,区档案局会同区信息中心,对全区所有一级部门集中开展数字化扫描、挂接工作。自2012年起,以区信息中心等7家单位为试点,在全区机关部门、街道、园区等单位开展江苏省数字档案室建设工作,至2017年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区一级部门省4A级以上数字档案室全覆盖。2016年,区档案局依托区政务网络平台,与软件公司共同研制并不断完善升级了“建邺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基本实现文档一体化、馆室一体化。区档案馆还于当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测评,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也是江苏省首家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的数字档案馆。2017年,区档案局乘势而上,在全区开展国家级数字档案室创建工作,目前已有一家机关单位顺利通过“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测评验收,也是唯一的区域性、集中式数字档案室。

    建邺档案工作始终坚持档案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两轮双驱动”的工作方针,在档案信息化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同时,不断夯实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区档案局狠抓档案规范化建设,对全区所有省星级档案室进行提档升级。截至2018年年底,全区一级部门省星级档案室共55家,包括省三星级24家、省四星级15家、省五星级5家,有力推动全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有为才有位。建邺档案工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档案事业经费得到保障;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馆工作人员数目较之“十二五”时期增长了一倍多;馆藏档案达16万卷(件),是“十二五”时期的4倍。档案法治、文化建设、安全管理、家庭建档、企业档案规范化建设等多项工作也处于全省前列。

    建邺档案事业发展史如同建邺城市发展史一样,经历了从旧到新、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档案工作在建邺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民生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信息支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岁月如梭,时光匆匆。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七十华诞,建邺档案人将同心协力,将建邺档案这张城市名片打造得越来越亮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9月2日 总第3420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