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记忆 教育 未来

——苏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档案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谈 隽 方玉群 原良娇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9-25 星期三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教育功能,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每名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近年来,苏州市档案部门树立“以人为本”“记忆自觉”的理念,从培养青少年档案意识、塑造未成年人社会记忆观的角度出发,将未成年人成长与档案工作紧密结合,在全社会循序渐进地开展未成年人成长档案建设工作。

    一、成长档案的内涵

    未成年人成长档案是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形式的固化信息。未成年人的成长阶段,包含婴幼儿时期、儿童成长时期、青少年时期,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各个不同成长阶段。未成年人成长档案伴随着未成年人成长而产生,综合反映出未成年人成长期间学习、生活、身体发展、思想品德、特长荣誉等方面的情况,载体丰富多样,内容独具特色。

    成长档案包括在家庭中形成的材料,如出生证、脚印、手印、胎发、乳牙等第一手资料;在医院产生的体检表、儿童预防接种证、病历;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童言趣语、成长手记、不同成长时期拍摄的照片、视频等;在校园学习中形成的课堂笔记、优秀作文、各科试卷、成绩报告单、教师评语、奖状、作品、学生证、毕业证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如参加各类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形成的各类材料,师生、同学之间的书信往来、明信片等。

    二、成长档案与教育

    成长档案的建立对于明确未成年人的成长目标、实现自我管理、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多元评价、增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家长、学校为学生准备的一份“成年礼物”。

    未成年人成长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评价的全面性。成长档案材料的收集和丰富,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完成。未成年人在自身成长档案的收集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明确成长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还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家长和教师参与成长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促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更加有利于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通过发挥三方的评价作用,可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成长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实现评价客体的多维化,体现评价的科学性。成长档案涵盖了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如体现身心健康的各种健康评估、体检报告,体现学业进步的成绩单、学科评估表、校内外实践活动记录、自主管理情况报告、特长发展或获奖情况等。这些材料和记录有利于打破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制度,使家长和学校充分了解每个孩子成长的差异性,关注其特长、兴趣和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让每个孩子的优势更加突出,从多个维度更加科学地评价未成人的成长。

    三、成长档案与记忆

    作为记录社会活动过程的档案,是社会记忆和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者参与未成年人成长档案建设,更多是从维护和传承社会记忆的视角出发,这种视角独特又充满人文关怀。

    成长档案是个人记忆。成长档案记录了未成年人生活、学习、成长经历,记录了未成年人不断发展提高的人生轨迹,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发现自我、评价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和依据。

    成长档案是家庭记忆。未成年人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和家庭的希望所在,借助未成年人成长档案独特的记忆属性,可以将家教家风的传承贯穿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全过程,成长档案也能成为家庭教育的生动素材,并成为形成和传承家风文明的有效载体。

    成长档案是集体记忆。未成年人成长档案源于个人,而多个个体的成长档案联结形成规模效应后,就不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学校的记忆,可以被视为社会的缩影、历史的缩影、文化的缩影。未成年人成长档案所承载的是“活”的文化基因,渗透和融化在一代代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统中。

    近年来,虽然一些学校开展了成长档案的创建,但仅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成长档案并未真正被赋予“档案”的内涵,更没有上升到“社会记忆”的高度。中国当代作家徐友渔认为,“记忆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论对个体还是民族,记忆就是历史,记忆就是生命。是否具有健全的记忆,是衡量个人和群体精神状况和精神素质的一个标尺”。苏州档案工作者发起的未成年人成长档案建设,正是站在传承记忆、传承文明的高度,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档案的教育功能,更重要的是,尝试在孩子中普及档案知识,在校园中引入记忆观的培养,这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以及一个民族的文明传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成长档案建设的实践

    (一)合作。苏州市档案部门在未成年人成长档案工作推进过程中,与市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中小学校等与未成年人教育密切相关的部门加强合作,一方面与学校的德育活动联系起来,充分挖掘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蕴藏的教育资源,使档案馆延伸成为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二课堂;另一方面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学校为老师、家长、学生提供档案专业指导,帮助他们建档。他们还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合作,通过社区平台开展未成年人建档宣传,帮助成长档案进家庭,拓展为和谐社区服务的空间;聚集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的资源,上下联动,将合作编印的2万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未成年人成长档案建档手册》和3万份成长档案盒进行分发,帮助家长、学生掌握未成年人建档的方法。

    (二)互动。苏州市各级档案部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活动,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互动,让青少年们乃至社会发现,原来档案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那么近。例如,他们组织开展了“七彩的夏日”暑期档案夏令营活动,让本地的孩子走进苏州市档案馆,通过聆听讲座,参观“吴门珍档”和“苏州丝绸样本档案”展览,了解苏州城市记忆,追寻历史变迁,进一步了解档案与档案馆;面向社会,走进学校、社区举办未成年人成长档案知识讲座,讲座生动活泼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既适合小朋友科普也适合家长学习,累计参加讲座的中小学生和家长超过1400人次;开展世界记忆工程进校园活动,在校园举办苏州丝绸档案展,向学校赠送档案馆编印的《档案伴我成长》系列教材,推介丝绸文化知识,帮助他们了解世界记忆项目。

    (三)效应。苏州市档案部门在制定成长档案建设工作方案时就提出“树形象、创品牌”的设想。他们以一位档案干部为原型,设计出一个具有亲和力且风趣的卡通形象,并使用这个卡通形象在各个校园举办“方叔叔教你建成长档案”讲座,风格幽默有趣,内容详实易懂。他们还策划制作卡通视频,将“方叔叔”这一形象进一步推广到校园,青少年在与“方叔叔”的亲密接触中,逐渐感受到档案的价值,苏州未成年人档案建设工作品牌效应逐渐形成。在全市未成年人成长档案工作推进会上,集中展示了全市成长档案建设的工作成果,这也印证了未成年人成长档案见证幸福、记录成长的作用。目前,仅张家港市范围内就已有1700多户家庭建立了未成年人成长档案。苏州档案部门希望通过媒体宣传、网络传播,持续推进该项工作,让更多家庭、学校、未成人参与进来,用档案记录成长、传承记忆。

    “一个档案工作者应是首先想到未来的人”。苏州档案部门在未成年人成长档案建设中的一系列举措,正是着眼于未来,积极主动参与建构、维护与传承集体记忆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9月23日 总第3429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