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源于湖南岳阳非遗档案管理实践的思考

作者:任石慧 殷智慧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12-03 星期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和管理,是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

    湖南省岳阳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岳阳县现有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1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6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岳阳县依托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编制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更好得到管理奠定了基础。但是,岳阳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开发工作中,还存在认识不深、管理乏力,投入不足、经费紧张,机构不全、人才匮乏,传承乏力、前景堪忧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齐抓共管的合力还没有形成。一是有的干部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件材料的归档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档案资料得不到全面收集和规范保管。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展示密度和宣传范围较小,难以留下相应的图片、视频等档案资料。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从而导致文件材料的收集不够全面、不够充分。四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申报、重牌子,轻保护、轻实质”现象,导致档案单一、难以延续。

    此外,经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档案管理,收集乏力、保管乏力的情况在所难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发掘、整理、评审、保护、利用、展示等工作很难顺利实施。

    全县虽已成立专门的非遗保护机构,但仅有一两名兼职人员,相对于量大面宽、专业性强的工作而言,人员力量很薄弱,难以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综合性、专业性、长期性要求。分散保存在县、乡两级文化部门,甚至散失在民间的大量实体和数字档案资料,也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处置方法不同,以及参差不齐的管理水平,很难得到资源整合,更不用说实现区域共享。

    受到年龄结构、经济效益、受众人群等因素的影响,全县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量较少,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现状的建议

    鉴于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现状和前景的思考,为了更多更好地留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持续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别样魅力,有关部门和单位首先要明确责任主体、健全管理体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责任主体,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统一制定方案,承担必要的协调和监督工作,文物保护中心、文化馆(站)等承担具体的收集整理工作,档案馆提供档案管理技术支持或保管场所。多元主体在人员、设备、智力等方面的全面整合,有利于节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成本、降低管理风险、促使各责任主体发挥优势,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

    二要出台相关法规,规范管理程序。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联合文化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管理制度,严格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归档和移交制度,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监督、指导和检查,依法推进档案管理工作。

    三要加强开发利用,服务社会发展。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增强社会的保护意识,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开发空间。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建设,针对现阶段项目普查、保护名录申报等档案资料处于分散保存的现状,采取以档案数据库管理为主,以实体档案管理为辅的方式,实现数字化资源的收集采录、集中保管和共享利用。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形象系统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的文字、图片、影像等,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纳入本地文化产业开发利用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品提供参考和指导,推进地方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2月2日 总第3457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王思思(实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