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疫情防控,如何做好病历档案消毒工作

作者:国 研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3-02 星期一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出现积极变化但形势依然严峻。一线医院已产生大量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的纸质病历,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病历是新冠肺炎诊疗防控过程中十分难得的珍贵资料,这些病历既是诊疗救治、疫情防控的重要依据,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探索传染病防治规律的基础性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指出,引发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其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若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还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病毒一般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以及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在病历的形成和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执行原国家计生委颁布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要求,还要做好以下消毒工作,才能在确保医护人员、使用者人身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些纸质文件材料的安全。

    在门诊、急诊患者的病历由患者个人保管的情况下,患者要将病历放入塑料袋中做好密封工作,同时采用物理方法进行消毒,比如在56℃高温中处理30分钟,或采用类似的方法。针对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在住院救治期间的病历由所在病区统一保管的情况,由于这个阶段的病历一般使用比较频繁、利用率较高,同时病房中新冠病毒及其他致病病原微生物浓度较高,虽然病毒在空气中一般存活时间有限,但是沉降在物体表面可以存活48小时,因此在进行消毒处理时要着重做好新冠病毒消毒工作。如,对使用完的病历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75%酒精擦拭病历表面;对于病历内页,由于字迹材料有可能遇水洇化,所以要避免使用75%酒精直接擦拭,可以按照传统方法将紫外线灯悬吊在病历上方1米左右,对其照射30分钟至1小时,紫外线穿透力较差,一般只能杀灭空气中或物体表面的病原物,对有污染的病历页还要逐页进行消毒。要注意的是,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会对纸张耐久性造成破坏,同时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照射时间和照射强度,还要避免人体直接暴露在紫外灯下。要尽量避免使用含氯消毒剂,这类消毒剂腐蚀性比较强,对纸张的物理性能和字迹材料的耐久性会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影响人体健康。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病历在出污染区之前一定要进行消毒。针对患者治愈出院或治疗终止、病历按要求整理集中保存在出院处这种情况,这个阶段的病历使用频率降低,利用率相对较低,由于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最长不超过5天,因此病历要在出院处单独存放5天以上,让新冠病毒失去活性。此时病历上还会附着其它致病微生物,比如致病细菌或真菌等,所以在病历归档进入档案室成为病历档案前要进行消毒,可以利用环氧乙烷消毒机对纸质病历和相关文件材料进行彻底消毒,有些医院会使用2%过氧乙酸熏蒸消毒箱(柜)进行消毒处理,但过氧乙酸会给人体带来刺激不适感,而且要等过氧乙酸彻底蒸发后才可取出病历,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种方法。针对消毒后的病历档案,要在隔离间或单独的房间存放一段时间,经过整理清洁除尘后,方可进入病历档案室存放。病历档案室与新冠肺炎有关的纸质病案必须用涂有特殊色标的病案袋进行封装管理,要尽量按照ICD一10(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的分类方法上架,以便今后进行深入研究利用,保存病案的档案室要严格参照档案库房的温湿度要求,有条件的还要配备机械通风和空气净化设施设备。

    有些疾病和病原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无论是在病历形成还是保管保存阶段,医护人员和病历病案管理人员都要严格做好自身的健康防护工作,要戴口罩、勤洗手,在重点环节、污染比较严重的场所还要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手套等。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3月2日 总第3493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