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温暖群众的微光

——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滞留湖北党员志愿服务掠影

作者:本报记者 郑艳方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3-20 星期五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城乡社区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关键防线。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滞留湖北的党员干部主动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如一道道微光,给群众带来温暖的慰藉。

“做好服务,更觉踏实”

    站在被撤的卡口旁,田呈彬心中止不住地高兴。他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管处四级主任科员,春节返乡期间滞留湖北,后主动下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漫水乡三坝桶子村开展志愿服务,担任村卡点劝导员。在防疫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村未出现感染和疑似病例。3月10日,卡点撤销,恢复通行。

    三坝桶子村与其他村镇有河流相隔,只有一条道路与其他村镇相通,守护好这条道路的防疫卡口对阻断病毒传播至关重要。田呈彬的工作从早上8点开始,直到晚上8点结束。在这12个小时里,他需要对过往卡点的人员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对未持有效证明、无正当理由出入的人员进行耐心劝返,对放行人员返回的确切时间进行及时记录,统计汇总通行车辆数和行人数量等。

    志愿服务一开始,田呈彬心中不是没有忐忑。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可能会招致村民的抵触情绪,遇到冲突该如何解决呢?他心中有几分拿不准。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村干部和村民能够换位思考、互相体谅,所担心的冲突消弭于无形。他看到,一方面,村干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防控政策,耐心向一开始不理解不配合的村民解释原因,在讲法理的同时,也兼顾情理。考虑到春耕在即,村民去耕作的地方如果不经过居民区且不聚众通行,在告知注意事项后,他们都尽量放行。另一方面,村民也非常通情达理,自觉严格遵守防疫规定。

    防控期间,村委会尽最大可能帮助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严格的交通管制降低了群众的感染风险,也导致了物资供应相对不足,价格也略有上涨。恩施全州各县市均属于国家级贫困区,困难群众多,三坝桶子村低保户也不少,本就生活困难的他们,更是雪上加霜。村委会主动为这些困难群众购买生活必需物资,保障其基本生活。同时,因为实行封闭管理,村委会对村民的心理健康也非常关注。目前,村里已经出现了几起精神病患者离家出走、伤人的案例。为此,村委会与派出所一道进行摸排,观察他们的心理状况,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

    回顾志愿服务全过程,田呈彬对村防疫工作者们深表敬佩。他说:“从大年初二开始,村疫情防控卡口实行24小时工作制,一开始防疫卡口没有电,无法取暖,也没有床,值班人员只能在车内休息片刻,还常常被冻醒。后来供电公司帮助解决了供电问题,村干部自发搬来自家的床供值班人员晚上休息,状况才好了一些,条件艰苦但没有一个人抱怨过。”对他而言,“做好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这让自己更加踏实”。

“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今年春节,朋友们发现赵菁的微信头像上多了一行“武汉加油”的字样。她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家住十堰市茅箭区五堰街道北街社区。大学期间,她就主动注册成为志愿者,此次疫情突袭,她及时向所在社区报到,参与社区疫情防控、人员劝导和帮扶工作。

    十堰市地处鄂西北,汽车工业发达,被称为“车轮上的城市”,人员流动量大。她居住的北街社区地处五堰商业中心步行街北段区域,是城市中心区域,常住人口4996户1.21万人,防控压力较大。截至目前,社区共出现10例确诊病例。

    对赵菁来说,这次志愿服务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学习的过程和成长的机会。如果不是志愿服务,她不可能如此深入地了解基层防疫工作实际,不可能如此贴近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她举了接听群众来电的例子,如何在倾听群众诉求后马上给予贴切的回应和反馈是不容易的,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之外,还要安抚好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心情舒畅。有一次,一位十堰市辖县的务工者打来电话表示,他滞留在市区近50天,生活物资出现短缺,询问何时能够回家。赵菁马上意识到,务工者提出的物资需求是一方面,他内心的焦虑不安更需要纾解。她当即认真记录下他的信息,并表示与他保持联系,待通行恢复后,及时安排他返乡,同时承诺社区会提供和代买所需物资,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在她的解答下,务工者的语气不再像刚接通电话时那么激动焦躁了,心情也平复了下来。

    赵菁有时一整天都在接听群众来电,她始终不急不躁,耐心从容。“群众无小事,他们提出的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如果我接电话的时候情绪不好,对他们不是雪上加霜吗?设身处地帮助他们就要注意每一个细节。”

    更多时候,社区志愿者要身兼数职,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应急服务,外出为居民代购、摸排社区情况、上门帮扶困难群众……让赵菁感动的是,有一位20多岁的志愿者甚至吃住都在单位,有时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居民打来求助电话,他也马上上门为居民服务,待到回来,饭菜早已凉透。同为志愿者的她也深受鼓舞,“要为群众做好每一件小事,有时就不能怕牺牲自己的利益。”

“我们坚信疫情终会被打败”

    做好包联楼栋值守、为居民测量体温、劝导居民不要外出、担任居民生活物资的“配送员”……最近一段时间,滞留十堰市茅箭区东岳社区的易文君格外忙碌。易文君是中国档案报社人事文秘科科长,无论是在平日的本职工作中,还是在特殊的战“疫”时间里,用心用情为大家做好服务都是她的本能反应。

    今年春节,易文君和爱人带着孩子返回老家陪父母过年,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在湖北滞留至今。看到年近花甲之年的母亲在完成单位抗“疫”工作之外,还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作为首批下沉社区党员,冲锋在抗“疫”一线,她也主动向社区报名,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她的爱人主动承担起家务,照看2个年幼的孩子,让她安心。

    按照社区安排,她所在的志愿者小组负责包联金地广场3号楼,共23层184户约461人,其中孤寡老人7户、从武汉返回或有武汉接触史的重点住户13户,目前没有感染病例。

    而她作为社区志愿者的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一开始,有的居民对她每日上门测量体温、询问情况表示抗拒。“志愿者一天接触大量人员,感染风险较高,我能够理解居民的担心,再加上人在家隔离时间长了,很容易焦虑不安、生出怨气,这个时候更需要志愿者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易文君说道。现在,她清晰地感受到社区居民态度的转变,这得益于志愿者们日复一日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考虑到独居的孤寡老人年龄大、行动不便、无人陪伴的情况,志愿者们入户扶助其换衣服、上厕所,并留下联系电话,“只要他们打电话,我们第一时间提供服务”。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正是换位思考、以心换心,社区志愿者与居民关系日益融洽,其工作也获得了居民们的极大支持。

    与此同时,社区服务的精准度也在不断提高。许多棘手的问题被逐渐解决,积极向好的态势不断拓展。易文君说:“我们坚信疫情终会被打败!”

    田呈彬、赵菁、易文君是志愿者中平凡的一员,所做的是服务群众的普通事,但又是那么不可或缺。一片片微光汇聚成光明,一滴滴汗水凝聚成海洋,其中闪耀着的、跳动着的正是志愿者们的勇气、信念与担当。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3月19日 总第3500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