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存得下来 管得安全 用得方便

——福建省三明市推进“村档乡管”助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

作者:傅道炜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4-07 星期二

    每个月,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盖洋镇的吴女士都能领到辞退代课教师养老补助金。“还好有镇里代管的档案为我提供证明,不然真的领不到这笔钱。”吴女士表示。她十几年前原是盖洋镇村办幼儿园的代课教师,近年县里出台妥善解决辞退代课教师养老补助的政策后,她完全符合政策条件,可是手上却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自己工作履历的材料。幸好三明市自2016年起全面开展了“村档乡管”工作,将各村的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归档后委托乡(镇、街道)档案室保管,吴女士在盖洋镇档案室找到了她1981年至1998年在幼儿园工作的花名册,为她17年的代课工龄提供了有效证明。2018年吴女士年满55周岁,顺利开始领取每月510元的辞退代课教师养老补助金。

全面覆盖的机制创新,让村级档案存得下来

    三明市地处福建省中部,辖12个县(市、区),共有142个乡(镇、街道)、1920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2.2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人。为了解决农村档案工作比较薄弱的现实问题,2016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全面铺开“村档乡管”工作,建立了“一个机制、一套制度、一批节点、一张网络”的工作模式,出台工作意见和管理办法,提出了“村档乡管、乡管村用、换届托管、十年进县”的管理理念,明确了村级档案委托代管过程中档案所有权不变,村民可无偿利用,打消了村级组织将档案委托代管的顾虑;明确了各行政村(社区)应于换届前委托乡(镇、街道)档案室代为保管本届任期内的档案,有效缓解了村级组织的档案保管压力;明确了托管档案保管期满10年后转由县级综合档案馆代为保管,避免了无限制地增加乡(镇、街道)基层的负担,为村级档案提供了永久归宿。

    在工作中,三明市要求“不让一个贫困乡掉队,不让一个困难村遗漏”,对“村档乡管”工作要“有考核、有经费、有队伍”,将农村档案工作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年度考核;将“村档乡管”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针对具体困难和问题相应安排专项经费;以乡(镇、街道)党政办为依托设置专门档案室和专职档案员,确定各行政村文书为本村兼职档案员,将村级档案员视同“农村六大员”享受应有待遇。这一系列机制、制度和保障措施的创新,支持了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调动了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村级档案存得下来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驱动。

    2019年11月,三明市以“村档乡管”为特色的农村档案工作模式获得国家和福建省档案部门的肯定,全市作为整体试点单位列入国家档案局、民政部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项目,是全国7家整体试点单位之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三明市进一步加深对“村档乡管”模式的探索,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并研究部署了档案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相关事宜,档案部门深入农村基层一线调研,梳理出村务管理档案基本目录,进一步规范和厘清了村级组织社会治理相关档案的归档范围,村级档案保管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以往乡村基层干部和村民档案意识较为淡薄,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相当部分行政村以及一些乡(镇、街道)存在文件材料有收集未归档、没有系统整理查找难的情况,干部群众中普遍存在“不知道什么是档案、不知道该收集那些材料”的问题。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例,以前村干部往往将会议记录、党员入党申请书随手一丢,造成很多工作无法查实。“村档乡管”要求妥善收集村党支部材料并整理归档,没想到很快发挥了作用,建宁县委组织部在2018年对县管干部个人档案完整性进行核查,发现濉溪镇副镇长林某某个人档案缺少党员转正材料,无法核实其党龄。林某某只记得自己是二十几年前在均口镇隆下村入党,担心村里已经没有佐证材料。幸好该村已经将当时的会议记录托管到镇档案室,他在其中查到了自己的转正时间,顺利地补齐了履历。村务管理档案基本目录出台以后,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应当收集发展党员的具体材料。村党支部有没有按程序发展党员?村民什么时候申请入党的?党员大会是什么时候开的?党员的表决情况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都不再空口无凭。

规范建设的乡镇节点 让村级档案管得安全

    乡(镇、街道)档案室上连着县、下连着村,还要负责乡(镇、街道)“七站八所”的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可以说是做好农村档案管理最为重要的节点。为了让这些节点规范高效地运转起来,串联起覆盖全域的档案管理网络,市档案部门没少花心思和工夫。市档案部门编制了《“村档乡管”工作手册》和《选派干部到乡村档案工作实用手册》,还组织市、县档案部门业务骨干到县、乡、村开展巡回培训。2016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县级培训24期,送培训到乡、村130余场,乡(镇、街道)档案室分管领导、乡村两级档案员等共计2600余人参加培训,有效提高了基层档案员的档案意识和业务水平。

    经过档案业务培训,乡(镇、街道)档案员、分管档案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进一步认识到乡(镇、街道)在“村档乡管”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理解了自身对村级档案安全管理担负的职责,更明白了做好村级档案管理对整体工作的促进作用。乡镇干部的档案意识强了、认识到位了、干劲足了,落实工作自然更加积极主动了。各乡(镇、街道)配齐配强了档案室工作人员,通过定岗定编等多种途径加强基层档案队伍建设;建立乡、村两级档案员管理网络,明晰档案员岗位责任;将档案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密切结合抓实抓好,成立工作小组,入村入户开展档案宣传。

    为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档案室工作,三明市于2017年制定了《乡(镇、街道)档案室规范化建设评估办法》,组织市、县档案部门对全市所有142个乡(镇、街道)进行评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市乡(镇、街道)100%通过验收,优秀率达62.7%。各乡(镇、街道)按照规范建设要求,每年投入经费用于档案业务工作,实现库房、查阅、办公“三分开”,保障库房至少满足10年的档案增量需求,并配备符合“八防”要求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为村级档案提供了安全可靠、管理到位的“家”。

    在2018年的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中,三明市由于实施了“村档乡管”工作模式,在换届前提前将档案送到乡(镇、街道)档案室代管,避免了出现因村民内部矛盾导致交接不畅、人为设阻等情况。全市1920个村级建档单位未发生档案损毁或丢失情形,充分体现了“村档乡管”的安全保障作用。

    同时,“村档乡管”还缓解了各村的保管压力。建宁县濉溪村、尤溪县东上村、泰宁县梅口村等一批村级档案室保管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至今的完整档案,但村里保管条件有限,经常为防盗防潮、防虫蛀鼠咬等问题犯愁。开展“村档乡管”工作后,这些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成就的珍贵档案存放进了乡(镇、街道)档案室,各村都放下了心。

    面对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市委、市政府认为必须要结合乡村发展实际,持续加大基层档案事业发展投入,强化乡、村档案室场所和设施设备保障能力。特别是要在前期“村档乡管”工作乡(镇、街道)档案室硬件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主观能动性,加强基层档案员队伍建设,补齐人防、物防、技防的短板,确保农村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织密扎牢档案“安全网”。

面向基层的优质服务 让村级档案用得方便

    如何打消基层群众对乡(镇、街道)代管村级档案的顾虑?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查档服务是关键。村级档案进入乡(镇、街道)档案室后,各乡(镇、街道)开发并完善了各类检索工具,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查档时间大大缩短。乡(镇、街道)档案员为专任岗位,为了服务群众查档还建立了AB岗制度,确保每个工作日的上班时间都有人值守,这比之前村级档案管理者常常因为农忙、外出打工等原因见不着人的情况要好多了,档案的利用率有了明显提高,运用档案维护自身权利、明晰产权关系、解决矛盾纠纷的案例越来越多。

    永安市燕东街道一块农田20世纪40年代即由麻岭村民熊某一家开垦种植,20世纪70年代由麻岭村借拨给太平居委会用作“五七”农场实验基地,属于借用土地。1984年农场停办后,太平居委会没有及时归还土地,1986年西坑村第一小组在麻岭村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对该地块进行出租承包经营。2017年,新建的兴泉铁路要征用该地块,麻岭村与西坑村的矛盾不断激化。麻岭村利用保管在街道档案室的档案,拿出了有力证据,确认该地块属麻岭村地界无争议,挽回征地补偿款28万元。

    对村民而言,保管在乡(镇、街道)档案室的村级档案还增强了档案的公正性和说服力,为妥善处理群众反馈的村级组织换届问题提供了有力依据。一些对村干部所提供材料不信任的村民非常认可这种模式。大田县均溪镇在村级组织换届期间收到一份温镇村温某的信访件,反映其家人前几年被村干部剥夺选举权的问题。镇党政办经查阅档案核实,县、镇两级换届选举工作期间,该村选民摸底、列表造册、选民登记、资格审查、情况公告等工作规范进行,未对任何公民进行选举权剥夺。温某接到县里的回复后,弄清了事情的缘由,也就停止了信访。

    随着“‘村档乡管’,用着方便”的认识逐渐深入人心,一些乡村宗族还主动将本姓新旧族谱交由所在乡镇的档案室保管,这又进一步丰富了档案资源,改变了部分档案史料沉积在村级组织和村民宗族中成为“信息孤岛”的情况,为挖掘乡村记忆、传承优秀民俗文化、保护生态文明等提供了帮助。清流县里田乡豫章公庙理事会为了继承先人倡导的庙会活动,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查阅豫章公庙的文明历史和庙会活动情况等档案资料,顺利完成了《豫章公庙史记》一书的编撰。

    针对提供档案服务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市档案部门将在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中,尝试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解决。他们计划整合村级档案信息数据,建成全市统一的农村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实现村级档案数据信息集中管理分布式利用,并搭建线上平台开展“互联网+监督指导”。对于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将根据实际情况试点开展村级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为偏远村提供村级档案数字化副本,将档案信息送到田间地头,实现部分村民查档利用不出村。

    推动农村档案信息共建共享和城乡档案服务均等化,是三明市做好“村档乡管”工作的“后半张答卷”。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正在积极利用建设全国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这个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不断规范、提升“村档乡管”工作模式,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乡村社会治理贡献新时代的档案智慧。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4月6日 总第3508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