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加快建立援鄂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个人档案

作者:李才东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5-12 星期二

    2020年2月20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摄影记者李舸带领摄影团队搭乘高铁前往武汉,终于在武汉解封前为4.2万余名援鄂医护人员拍摄个人肖像照,为抗击疫情留下珍贵的国家影像档案。3月23日,广州向全球征集战疫英雄“手印”,将在广州市档案馆永久收藏。面对这场疫情,全国各地档案部门在征集保存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真实记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档案工作者关注的新冠肺炎疫情文件材料主要是党政、医疗卫生、交通、新闻媒体等机构组织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笔者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应进一步加快建立援鄂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个人档案。

    建立援鄂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个人档案极为必要。首先,各地驰援湖北的医护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如果不及时征集其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并加以保存,这些无名英雄的感人事迹也将随着时间流逝而被遗忘,因此档案部门必须有所行动,及时开展有规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工作,为个人和家庭、国家和社会保存好疫情防控英雄的真实抗疫工作记录。其次,建立援鄂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个人档案是对疫情防控社会记忆的有效补充,能更加真实地记录和留存与疫情作坚强斗争的历史印记。再次,各地援鄂医护人员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行为特征关系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的应对措施是否科学有效,建立援鄂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个人档案,也是对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并优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效补充和完善。最后,各地援鄂医护人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舍小家为大家、舍小爱为大爱,奔赴抗“疫”最前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建立援鄂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个人档案并适时举办展览并进行宣传,是对他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精神的认可和致敬,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浓厚氛围。

    在建立援鄂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个人档案工作方面,笔者有4点建议。一要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希望国家疫情防控部门和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联合出台专门性指导意见,明确建立援鄂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个人档案,并督促各级各类档案机构积极开展援鄂医护人员疫情防控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工作。二要明确文件材料征集范围。征集的时间范围应当自接到支援湖北任务通知起至结束支援任务回归本地为止,笔者建议可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征集工作,如援鄂医护人员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个人的请战书、日记、照片、音视频、交通票据、手印(手模)等;在疫情防控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文件材料,如工作证、出入证等;派出支援机构对医疗人员的评价、证明材料,如参与支援通知、疫情防控工作情况证明、个人表现鉴定表、感谢信、纪念牌及媒体报道材料等;支援地党委、政府颁发的表彰文件、证书、纪念册等;离开(返回)本地的相关宣传海报、媒体报道、照片视频等。三要不断加强归档管理。由于援鄂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个人档案不属于国家法律法规层面规定的管理范围,因此笔者建议各级各类档案馆可以参考名人档案的管理方法,将援鄂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个人档案纳入本馆档案资源体系,制定归档范围和建档流程,对相关文件材料及时收集、整理、接收进馆。四要强化宣传引导。要建立援鄂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个人档案,不仅要征得其本人的同意,还要争取其所在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因此笔者建议各地档案馆要对建立援鄂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个人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广泛宣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沟通协调,争取建档医护人员同意和所在单位的配合,确保建档效果。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5月11日 总第3523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