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抓手推动新时代
北京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利民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6-10 星期三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编制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对实现首都档案事业更高质量、更高效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进之际,市委书记蔡奇到市发改委调研规划编制工作并讲话,为北京市档案局、市档案馆编好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市档案局、市档案馆规划编制专班及时召开会议,学习传达了蔡奇同志调研讲话精神。参会成员一致认为,要做好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蔡奇同志对规划编制工作的专门指示,以实现档案工作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创拓新,快马加鞭,真抓实干,努力编制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规划。

    对标对表,抓好落实

    新形势催生新机遇,新时代赋予新任务。市档案局、市档案馆要深入学习领会并认真落实蔡奇同志关于规划编制的指示精神,主动对标对表,既要坚持大格局、大视野,又要立足实际,科学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要高点站位。要把“十四五”规划编制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下来认识和把握。进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从优化提升“四个中心”功能、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高起点、高站位、高质量做好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增强规划编制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

    要着眼长远。要放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立足长远,结合实施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干五年、谋十年乃至更长时期,一步步把首都档案事业发展蓝图变为现实。要着眼长远,超前谋划,严格用规划科学引导全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加强对档案领域现代化建设的研究,提出到2035年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战略思路、重大任务等,并在这一目标之下,科学规划“十四五”期间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等,使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切实成为引领全市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高质量规划。

    要立足实际。要全面评估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科学研判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研究提出发展对策措施。在摸清底数和未来需求的基础上,扎实开展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科学确定规划目标任务。

    坚持新发展理念,谋划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也是规划编制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充分运用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编制规划,既要注重规划研究组织的创新,也要注重规划研究方法的创新,提高规划质量。

    坚持协调发展,规划编制既要与首都功能定位相协调、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又要与国家档案局“十四五”规划纲要、市级规划纲要、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相衔接,在深入把握规律中提升规划编制的科学化水平。

    坚持绿色发展,要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绿色环保型档案发展模式,实现档案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

    坚持开放发展,要依法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充分发挥以档案开放促档案开发、促档案服务的作用。

    坚持共享发展,要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档案为民所用”服务理念,紧紧围绕落实“七有”(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要求,满足市民“五性”(即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需求。大力开展跨地区跨部门合作,推动京津冀、华北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档案资源共建共享,使档案服务供给更好满足各方面需要。

    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努力方向

    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档案工作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解决市档案局、市档案馆统筹融合力度不够的问题。目前市、区档案机构改革仍处于磨合期,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要围绕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认真做好深化机构改革的“后半篇文章”。要深化市档案局、市档案馆沟通协商机制,在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方面,提高协同推进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调整优化市档案局、市档案馆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提高履职服务能力水平,激发机构改革效能。

    加大攻关力度,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问题。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驱动档案事业飞跃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大力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持续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涉及档案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将其摆在重要位置,集中力量,下大力气进行重点攻关。要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研提全面系统、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带动档案工作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创新检查指导模式,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创新工作方式,研发档案行政管理系统,积极探索行政执法检查和重点工作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全面推行执法过程全记录制度,建立“分析——研判——反馈——改进——见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执法督导效率和质量,提升全市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

    要多措并举,解决档案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继续推进档案人才行动计划,实施全市档案人才考核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能上能下”的人才管理机制。加大档案教育培训投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深化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完善并实施档案教育培训规章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着力提升档案干部与新时代档案治理现代化要求相匹配的职业能力。

    深化调研论证,强化项目带动

    调研论证是科学编制规划的前提与基础。前期,在各单位普遍自查的基础上,市档案局对全市各单位执行《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同时,对机构改革后区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机构设置现状、区档案馆新馆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围绕“新时代地方档案法规制度体系”和“北京市重大活动档案工作”主题进行了课题研究,分别形成了调研报告和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市档案局、市档案馆要进一步深化调研论证,切实提高研究的广度、深度和精度,细化实化项目,形成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抓手。

    进一步做好“十三五”规划总结评估工作。要从理念、举措创新及取得的历史性成效等方面,与“十二五”时期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挖掘全市档案事业发展优势与潜力,固化发扬好的经验做法;找准存在的问题,坚持靶向攻坚、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坚持开门编规划。要充分发挥首都智力资源集中的优势,主动征求国家档案局、高校档案专家、全市档案人才代表意见,集思广益,提高规划编制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汇聚各方智慧、推动首都档案事业新发展的过程。

    进一步细化实化项目。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做深做实档案信息化、民生档案跨馆利用、“一网通办”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国家重点档案开发、国家重点档案目录体系建设等重大项目课题,使档案工作更加便民利民惠民。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工作对接,深化落实《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形成落地实施的合作项目,推动三地档案工作在“十四五”时期同步发展。

    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档案工作者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坚持首善标准,着眼大局,勇于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编制出一部具有时代精神、首都水准、北京特色的高质量专业规划,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首都档案事业实现跨越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北京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市档案局局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6月8日 总第3535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