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保晋档案”文化瑰宝

——研究“保晋档案”史料的重大现实意义

作者:赵雪青

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2020-06-17 星期三

    2010年2月22日,“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档案文献”(简称保晋档案)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有特色、有典型意义的,同时又是最急需抢救”的国家级档案文献。

    深入解读和发掘保存在阳泉市档案馆的“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档案文献”(以下称“保晋档案”)的历史价值,推动档案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城市记忆传承是档案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开展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撑。

    档案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晋档案史料的重要价值在于其透视出物质与文化两种信息资源、体现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两项珍贵遗产。

    一、保晋档案的物质信息资源

    保晋档案是中国煤炭工业及山西民族工业起源的真实记录,它记录了我国煤炭工业的原生信息及生产技术发展历程,是近代民族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萌发、发展系统全面的真实记录,是珍贵的科学技术资源。

    一是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起步,源于保晋公司。保晋公司从萌发起步到发展,标志着山西民族工业登上了历史舞台。晚清之前的煤炭生产是手工挖煤,没有使用电与机器。从保晋公司开始学习西方的现代先进工艺,采煤用电与机器。这是历史跨越式的进步,是走向大工业文明的起步。

    二是体制的创新。晚清之前,山西没有股份制形式的企业,股份制这种体制也是从西方现代工业体制学习而来。保晋公司的股份制,不仅仅是银两入股,还有土地入股,不仅仅是山西人可以入股,全国各地的人均可入股,这就决定了它的规模与大工业的前提。

    三是经营大幅射。保晋公司的经营遍及全国,在石家庄、天津、济南、北京、上海等地区都有它的煤栈或销售渠道,形成煤炭经营网式销售方式,说明已经具备大型企业的雏形,当时煤炭企业经营的广度宽度在全国独一无二。

    四是生产技术的先进性。从保晋档案可以看到,对煤层的勘探、煤质的分析、成分含量的测定,开拓掘进及采煤设计、井下运输、机电设备使用维修,财务账目等技术数据已经非常详细,说明保晋公司在煤炭生产技术和经营销售方面是居全国领先地位的。

    五是保晋公司下属矿厂遍及全省各地。北到大同、南到晋城,西至吕梁,东到平定,可以说保晋公司的下属企业星罗棋布。山西煤炭也一直成为全国的品牌产品。

    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晋档案,是我国煤炭工业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承载着山西太原、阳泉、大同、晋城等重要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体现出这些城市的鲜明个性。2006年5月,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指出“工业遗产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新课题”。加强保晋公司工业遗产的保护,并加以开发利用,对于保晋档案这一档案文献遗产的深入挖掘和衍生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业遗产指的是工业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保晋公司是现今阳煤集团和原阳泉钢铁公司的前身,《百年阳钢》、《百年四矿》都反映了此段历史。阳泉作为保晋公司总部所在地,它见证了工业活动对阳泉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留下了宝贵的工业遗产。如阳泉三矿1950 年至 1990年,都是中国屈指可数的特大型矿井,是亚洲无烟煤产量当之无愧的“第一大矿”。现在三矿的工业区面积6平方公里,在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包含了平硐、竖井、斜井三种矿井类型。井下三个水平大巷有40000多米。井下巷道、空中索道与专用铁道共同构成了煤矿的运输系统,加上采掘系统、通风系统、选洗煤系统、运煤系统,工业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程度很高。保护好、挖掘好这些工业遗产,将使保晋档案的历史更加系统充实。同时,这些深刻变革的物质证据对人们认识工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研究煤炭类、钢铁类工业活动的起步和过程具有普遍的价值。

    二、保晋档案的文化信息资源

    保晋档案是长期社会实践中产生和保存下来的一种文化产品,是山西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晋档案中详细记述了出卖山西矿权与清廷的腐败无能、争矿运动的起因过程及创办保晋公司的前因后果。同时叙述了外国资本入侵中国的贪婪野心,表达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的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争矿运动从平定暴发,旅日学生沸腾,省城太原学界商界愤怒,游行示威抗议,京城晋省官员请愿,引起海内外反响。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无论穷人富人,百姓与官员都聚集在抗争的旗帜下与腐败的封建政府和帝国主义进行不屈不挠地斗争。这是传统文化的力量!民族精神的力量!

    保晋档案的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力量,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有着活鲜的思想和生命力,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启迪着后人。挖掘其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价值,铸就民族之魂,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必定坚不可摧、巍然挺立。

    一是捍卫矿权、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爱国,是贯穿保晋公司发展历程的一条主线。在保卫主权的爱国护矿运动中,正是救亡图存、振兴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酝酿出了保晋公司的雏形。1906年,绅商刘懋赏、冯济川、渠本翘等人便开始提议组建保晋矿务公司。在企业不断壮大之后,保晋公司也始终坚持自己的爱国立场。《保晋矿务总公司简章》第五条中就有明确规定:“本公司惟收华股,不收洋股。附股者如将股票售于外人,经本公司查知,或经他人转告,立将所入之股,注销不认。”保晋人始终不渝地坚持着民族资本的纯粹性,把这座连通矿山、连通民生、连通国脉的企业,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保晋公司的诞生,也使得山西的工业面貌焕然一新。根据统计,1907年,山西全省煤炭产量为 2215 吨,到1911年达到133261吨,五年增长六十倍。在这一过程中,保晋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用民族资本发展实业,是保晋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对爱国精神最有力的诠释。

    二顽强拼搏、接力奋斗的开拓精神。保晋公司的不断发展,与保晋同仁顽强拼搏、接力奋斗的开拓精神分不开,这种精神既脱胎于中国民族工业的诞生,也在不断鼓舞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1895年,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国家危难的大背景下,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代笔,写了一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其中写道:“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手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 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实业救国,这是中国民族工业诞生之初就确立的目标。在风起云涌的争矿运动中诞生的保晋公司,经历届保晋同仁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在盘剥、战乱、资金不足等种种困难下,经历过多次改革,克服困难,砥砺前行,将保晋公司做大做强,成为山西工业乃至全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在公司筹建之初,曾筹集到几百万两资金,但其中的一百多万两,都用来赔付英国福公司,等到企业真正开办时,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同时,管理人员变动、时局战乱等因素,也困扰着保晋公司的发展。但是,在一代代保晋人的奋进之下,它终于创造下辉煌的业绩。

    三是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中国民族工业的诞生,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也决定了要想在列强环伺下生存,就不能墨守成规,需要不断革新自我。保晋公司的历史,是一部企业管理的发展史,一部山西商人、实业家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现史、践行史。查看保晋公司历年所制定的章程、经营策略就不难发现,其中吸收了许多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逐步向一家现代企业靠拢。1916年,崔廷献被董事会推举为第三任总理,开启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将总部从太原迁至阳泉,更靠近一线矿区,以便督促生产,他还雇佣一大批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规范各部门、各分公司的规章制度,同时与政府交涉,逐步收回当初赎买矿权的垫资,并且减少企业赋税和交通运输费用,大大开拓了公司发展的空间。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改革精神,促成了保晋公司在历史风云中屹立不倒,兴旺发展。

    四是艰苦奋斗、负重前行的实干精神。保晋公司的经营范围涉及采矿、炼焦、钢铁等门类,今天山西的很多工业企业身上,都有保晋公司的血脉。山西是资源大省,保晋公司开山西近代工业之先声。今天回望保晋公司的成就,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蕴含着实干精神。保晋公司以现在的阳泉市矿区为核心,先后创办六大矿厂,在积极生产的同时多措并举开拓销路,所产煤炭源源不断地销往北京、天津、保定乃至上海、镇江、瓜州等地。根据记载,1917年,保晋公司所产煤炭销往汉口,1918年,销往日本大阪,1919年,销往广东、香港等地,优秀的质量,为山西煤炭创下了良好的声誉。在煤炭资源和交通区位的优势下,1917年11月,保晋公司还建立了与煤炭工业相匹配的保晋铁厂,这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又一个亮点。正是在这种脚踏实地、求实求真的实干精神鼓舞下,保晋人为本地的开发、中国民族工业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百年风云,回看保晋,仅仅从它的名字“保晋”二字上,我们就能够读出不甘屈辱、救国图存的爱国情怀;读出发展热情下始终保持的那份理智;读出历史烟云中无数保晋人审时度势、实干兴业的身影。保晋公司孕育了阳泉地区的工业,更孕育了阳泉这座新兴城市。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西视察时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体现了人民领袖一以贯之热爱文化、珍惜文化的深沉情怀。充分挖掘和利用保晋档案这一档案文献遗产的文化资源,守护历史,传承文明,是档案人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我们惟有学思践悟、躬身笃行,方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责任编辑:张雪 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