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由你书写的“健康档案”

作者:杨宝章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8-03 星期一

    说到健康档案,恐怕很多人想到的是体检报告。

    事实上,体检报告只是健康档案的一个载体和表现形式,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不是体检报告。人们关心的往往只是体检报告中提到的有无毛病、毛病在哪,可对造成那些毛病的“凶手”是谁、怎么治疗、如何避免等似乎并不关心。而这些不被关心的内容,又恰恰是建立健康档案的关键所在。

    人们之所以一说到健康档案就想到体检报告,是因为体检报告是有形存在,白纸黑字,看得见、摸得着,正所谓,眼见为实。实际上,健康档案中很多无形的内容远比有形的报告重要得多。

    首先,健康意识是建立健康档案的根本。所谓健康意识,主要是指个体参与健康活动的自觉程度,它对调节个体的健康行为具有方向性作用。健康意识的基本内涵包括3个方面:一是对健康的信念和观念,即对健康价值的态度和能否获得健康的信心;二是为维护自身健康而必须具备的卫生保健知识和理念;三是积极参与、自觉维护自己与他人健康的意识。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健康意识,也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意识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观念,直接影响人类参与健康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加强和提高健康意识,不仅有利于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更有利于社会文化发展。可以说,健康意识在健康档案中具有统领作用,健康意识不强,其他无从谈起。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健康意识比较淡薄,据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9.48%。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具备健康意识的不足10人。健康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如“忍一忍就好啦”等等。据调查,75%的人曾在感冒期间坚持工作,这样的事司空见惯。发烧,多喝水就好啦!嗓子疼,多喝水就好啦!肚子疼,多喝水就好啦!如果喝水能解决一切问题,那还要医生干嘛?类似这些情况,都是健康意识不强的表现。正因为如此,很多人的小病变成了大病,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由此可见健康意识之重要。而健康意识有没有、强不强,决定因素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大家务必树立“我的健康档案我书写”的意识。

    其次,健康习惯是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没有人否认健康习惯的重要性,世卫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由此可见健康生活方式在个人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健康生活方式就是健康习惯,可以说,一个人健康与否,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医学泰斗吴阶平曾说:“有意识地培养有利于健康的好习惯,下决心戒除不健康的坏习惯,这是最好、最有效的养生之道”。当然,健康习惯这个“全宗”包括很多“卷”,比如,良好的饮食习惯“卷”、科学的作息习惯“卷”、正确的行为习惯“卷”等。而健康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持之以恒养成的。至于如何养成健康习惯,既有知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必须明白一些健康常识,但更重要的是管住自己。好习惯的形成,一定程度上讲是个人意志力修炼的结果,是自律的具体体现。

    再次,健康心理是建立健康档案的延伸。健康心理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这些都是健康心理“全宗”的“案卷”。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那么,心理健康与否,区别在哪?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积极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美丑善恶;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充实自己;他们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心理不健康的人,最明显的特点是:钻牛角尖、常想不开、疑神疑鬼、内心弱脆,不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容易走极端。大家都知道“杯弓蛇影”的故事,也明白“疑人偷斧”的由来,更清楚什么是“抑郁症”,这些都是因为心理不健康引发的,结果轻则苦恼、重则伤人,甚至危及生命。要想把健康心理这个“全宗”建好,以下3点很重要。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即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第二,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不一蹶不振、不怨天尤人,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等。必须指出,心理健康与否,尽管与外界关系密切,但决定因素不是外界,相同环境下也会造就不同的心理状态。

    这些无形的个人健康档案,其每一卷、每一页、每一字,都是自己“书写”的,虽然看不见却格外重要。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7月6日 总第3547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