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古村落的数字记忆

作者:马林青 陈 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9-17 星期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句“记得住乡愁”,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中国传统社会的根基在乡村,乡土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层面。古村落是人类迈向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文化遗存,是乡土中国的重要象征。冯骥才曾表示,古村落文化是中国最大的文化遗产,堪称中国文化中的万里长城。然而在快速的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古村落正在迅速消失。据统计,2000年至2010年间,中国自然村落从360万锐减到270万,平均每年消失9万个村落。这意味着每天就有200个村落连同在村落中扎根、成长、传承的文化与文化资源在流失。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手段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当前,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及档案馆等掀起了一股抢救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共同记忆的热潮,而数字化技术、3D技术、图像捕获与计算技术、交互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则为文化记忆的传承插上了“数字翅膀”,数字遗产及数字记忆的开发者、传播者成为记忆传承领域的“弄潮儿”。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记得住乡愁”的重要指示精神,浙江省台州市档案部门自2013年启动古村落建档工作以来,努力挖掘古村落历史文化遗存、留住古村落风貌记忆,并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合作,探索了一套基于档案资源主动建设与深度开发来构建古村落数字记忆的理论与方法,走出了一条古村落数字化保护的新路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正日益凸显。

    以“记得住乡愁”为己任

    台州共有近3000个行政村,其中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有75个,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有52个;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有3个,列入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的有12个。保护古村落,就是留住乡愁。2013年9月,台州市档案局(馆)利用档案编辑出版了《台州古村落》一书,图文并茂地记述了台州65个代表性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该书荣获台州市第七届文化曙光奖和浙江省档案系统编研成果一等奖。2018年12月,台州市档案局(馆)出版了《台州古村落》的姊妹篇《台州新农村》,对75个村落历史文化情况进行了收录。两书不仅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台州农村的发展变化,也为全市农村档案数据库建设积累了资料。

    此外,台州市档案局(馆)于2013年组织开展了“台州历史文化村落建档及开发利用”研究工作,为建档实践提供指导。浙江省档案局于2016年采纳了台州做法,与浙江省农办、省住建部门联合开展了“千村档案”数据库建设,迄今已完成全省所有历史文化古村落建档工作,全面盘清了历史文化村落的家底,记录了各类村落的多样性原生态信息,构建了“一村一档”、丰富完整的“古村落数据库”。

    让“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2016年,台州市档案局(馆)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合作开展的“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建设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档案局科技立项。课题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研究工作。课题以台州古村落为对象,以古村落档案资源主动建设与深度开发为基础,充分利用多种数字技术手段进行资源采集、加工、组织、开发利用和创意呈现,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古村落数字记忆建设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并以高迁古村为例对上述路径进行落地应用。经过3年多的深入研究,该课题于2019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

    课题提出了“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总体规划方案,包括“前站后库”(“前站”指专题网站,“后库”即数字档案资源库)的总体框架结构,古村落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流程、方法与工具,古村落数字档案资源库构建方案,古村落网站设计与呈现指南,古村落数字创意产品开发指南;制定了古村落口述档案、照片档案、文献等的定制化元数据方案,古村落人物、位置、时间、事件等命名规范,数据库规范,知识产权规范及相关协议等规范文件;建设了“记·忆高迁”网站,采集了246GB数字档案资源,实现了面向内容的语义组织,开发了古村落实体库、本体网络及可视化应用。

    国家档案局相关领导在课题验收会上指出:“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项目在档案采集整理、加工研究、展示传播方面实现了跨越,突破了传统档案架构,为数字时代整合各种资源进行村落文化保护提供了优秀样本,对于高迁、台州、浙江,甚至全国古村落记忆的构建,古村落文化的传承,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浙江省委副秘书长、省档案局局长刘芸在验收会上表示:“浙江开展的‘千村档案’工作,吸收和借鉴了台州古村落课题的方法和理念。古村落保护不仅是对房子的保护,更是对文化的保护,需要我们主动建档,通过数字记忆永远传承下去。课题的成果给浙江档案工作加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提供了新的理念、新的思维”。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对课题成果批示指出“课题成果论证了数字化保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文物部门和古村落所在地的采用具有指导意义”。此外,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陈建文对课题成果批示指出“课题成果对传统的村落保护方法是一种有益补充,可以为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为当代中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利用价值”。

    为了进一步推广该课题成果,台州市档案局(馆)以高迁古村数字记忆建设为模板,于2018年12月启动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平台一期项目。该项目由台州学院负责实施,需要完成黄岩区潮济村、临海市岭根村、玉环市东沙村、天台县张思村、三门县东屏村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数字记忆网站及资源库建设等工作。台州市档案局(馆)在国家档案局课题以及第一批项目拓展经验的基础上,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编印了《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建设工作指南》,为即将启动的第二批古村落数字记忆项目及后续项目提供了标准和规范。

    令“记得住乡愁”有法可依

    近几年,台州市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的保护、利用及建档工作非常重视。2016年4月,台州市启动了《台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起草工作。在《条例》征求意见阶段,台州市档案局(馆)向市人大陈述了在传统村落档案建设方面的工作并提出建议。市人大高度重视,在《条例》中加入了传统村落建档工作的内容,其中第十四条指出:“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传统村落档案、传统建筑档案,并以电子数据形式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备份”。该《条例》于2018年12月14日由台州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并于2019年3月1日施行。该《条例》的出台不仅为传统村落建档提供了法规依据,还将极大丰富传统村落及传统建筑档案资源。

    引“记得住乡愁”走进公众

    为配合国家档案局、浙江省档案局做好2020年国际档案日“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主题宣传活动,引领民众了解古村落并参与保护古村落,台州市档案局与台州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档案代言古村落视频(征文)比赛”活动。

    启动仪式在仙居县高迁古村举行,全市9个县(市、区)9个村也同步启动。此次活动是市县联动、部门联动及与新媒体合作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台州市档案局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开展古村落数字记忆项目建设成果的有效应用。启动仪式的线上首播吸引了超20万人次在线观看,报名参赛作品达100余件,参与网络投票古村落代言作品人数达5万人次。

    使“记得住乡愁”发挥效益

    国家档案局课题组的古村落数字记忆成果成为高迁古村宣传推广的金名片,为其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为这座千年古村的保护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使其焕发了新活力。

    课题组建设的“记·忆高迁 爰得我所”古村落数字记忆网站成为高迁古村旅游资源外宣的有力平台。2019年底,“乡贤回归 文化兴村——高迁古村乡村旅游联合开发项目签约仪式”在仙居高迁启动,推出了“人在仙居 心随高迁”的高迁古院院主全球招募活动。该活动获得了人民网、中新社、浙江日报社等主流媒体报道。高迁村负责人表示,借助系列推广活动,高迁村每天游人如织,游客量比以前增加了二三成。

    另外,随着课题成果的宣传推广,高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进程进一步加快,高迁村基础设施建设、古建筑修缮保护及打造水系景观带等工作加快推进。白塔镇以高迁村为辐射源,打造“生态发展型旅游养生名镇”,结合台湾农民创业园综合体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农旅、文旅结合项目,扩容后的景区游客承载量已翻两番。随着课题成果的深入应用和宣传推广,更多古村落走进公众视线,不少民众亲临“打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三五”期间,台州市已顺利完成6个古村落数字记忆项目的建设任务。“十四五”期间,台州市计划完成20个国家传统村落的数字记忆项目建设,为“记得住乡愁”作出档案部门的贡献。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9月17日 总第3578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