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为了柴山村美好的明天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档案馆精准帮扶工作纪实

作者:王 斐 本报记者 王春燕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1-05 星期四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南部的深度贫困村柴山村是秦州区档案馆精准扶贫帮扶村,该村自然条件差,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文化程度偏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自2013年以来,区档案馆通过派驻第一书记、支部共建、开展村级建档、争取扶贫资金项目、责任对接帮扶和富余劳动力输转等措施,引导该村发展苹果、花椒、核桃种植等特色富民产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去年10月,该村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41.39%下降为零,全村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筑牢根基抓党建

    针对该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作用发挥不够,档案管理工作几乎空白等现状,秦州区档案馆党支部积极利用“七一”、春节等节点开展支部共建,看望慰问困难党员,与村里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共上党课,开展谈心交流,倾听村里存在的困难,商讨解决方案。区档案馆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档案整理工作方案,率先建立柴山村档案室,对村里形成的党务、村务、财务、综治、经营承包、户籍,尤其是精准扶贫方面的文件材料以及具有特色的档案资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精准扶贫和经济发展服务,迅速提升了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

    2017年11月,区档案馆主任科员李景忠被选派为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长。李景忠驻村以来,积极为扶贫工作出点子、找路子,坐大巴、爬山路,以村为家,带领两名帮扶队员坚守工作岗位。同时,他逐户逐人走访联系在家及流动党员,宣传党的脱贫攻坚等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动员党员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同时,采取多样灵活的方式,以贴近农村生活、了解党员群众心声为切入点,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做细做实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结合实际狠抓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此外,协助村两委班子抓队伍建设,积极培养致富带头人和后备干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切实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劲头更足了。

全力以赴抓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秦州区档案馆按照单位进村、干部入户的原则组织帮扶干部及时入户开展工作并督促检查帮扶任务的落实。15名干部分别帮扶5户贫困户,坚持每月至少到村到户两次。在认真走访,充分了解村民生活、农业发展状况和制约该村经济发展因素的基础上,为村两委建言献策。协助开展好老旧危房改造等,在“清零”行动中,有两户贫困户因多种原因不能及时缴纳自来水入户费用而影响全村脱贫进度,经双方党支部商量,由对接帮扶干部暂时帮其垫付费用,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为了推进柴山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区档案馆协调天水市某人力资源企业长期进驻柴山村,设立精准扶贫农村富余劳动力输转直招点,定期组织开展现场招聘会,共向北京、广州、苏州等地输转劳动力70余人。

    李景忠驻村期间带领工作队员在摸清村情、户情的基础上,制定了《柴山村脱贫攻坚“精神扶贫”实施方案》,结合产业技术培训,共同开展“自己干、他人帮、大家一起奔小康”“穷日子不能苦熬、好日子全靠苦干”为主题的“精神扶贫”宣讲工作,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按照“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逐户逐人落实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行业扶贫政策。经过多方面努力,该村现已建成6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1间,投入4.9万元为13户村民硬化庭院988平方米。在建档立卡户中选配了村级服务性岗位人员10人、护林员2人。

    2018年以来,柴山村先后发展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2个,其中1个为市级示范合作社。该村采用土地流转方式新建果园85亩,带动1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以苹果、核桃、花椒为主的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并逐步成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稳定来源。2019年,全村苹果销售收入90多万元,为稳定脱贫奠定了产业基础。

    今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档案馆积极协调,帮助柴山村成立了肉牛养殖合作社。因缺乏启动资金,李景忠不由分说地从自己不多的积蓄里拿出一笔钱无偿借给合作社渡过难关。多亏了这笔钱,合作社新建了牛舍,科学化养殖肉牛20多头。此外,区档案馆帮扶队按照有关政策,将村级集体资金入股镇龙头企业,两年共计分红7万多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基础,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2019年年底,34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在全镇26村率先实现了拆旧复耕,全部实现脱贫,柴山村真正摘掉了深度贫困村的帽子。

真心关爱暖民心

    近几年春节前,秦州区档案馆逐户看望建档立卡贫困户,慰问特殊困难户,帮扶干部与帮扶户结亲戚,多次自费为贫困户购买生产生活物资,送去米面油食品和过冬衣物,还帮残疾人打扫庭院等。尤其对弱势特殊群体,区档案馆要求派驻干部做到经常性关心照料。五保户柴大爷不慎受伤时,李景忠与村干部第一时间护送其前往医院救治,自掏腰包为他购买鸡蛋、牛奶等营养品,关心关注他的治疗情况直到他康复出院。老人逢人就说:“区里派来的帮扶工作队好,第一书记好。”而在李景忠看来,这是他应该做的。住在村委会广播室旁边的五保户柴启才双目失明,李景忠看到他总是一个人煮挂面吃,立即买了两箱方便面和挂面去看望他,在工作闲暇之余还经常找老人拉家常嘘寒问暖,向他征求意见建议,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今年6月,建档立卡户柴跟武意外受伤,秦州区档案馆帮扶干部脱贫不脱责任,多次去医院看望,李景忠又借给其5000元钱用于看病。通过日复一日耐心细致的工作,区档案馆的帮扶干部完美诠释了什么才是“群众的贴心人”。

    柴山村位置偏僻,但村民们尊师重教,全力支持家中子女接受教育,秦州区档案馆在这几年的驻村帮扶中,特别关注应届初高中考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报考方案,在考生报考志愿的环节尽力提供参考意见和帮助。看到有些考生不熟悉高校录取流程和院校专业设置,李景忠和同事逐一与家长、考生交流,掌握考生成绩排名、兴趣志向和报考诉求,帮助考生正确对待考分,精准报考院校。区档案馆的帮扶干部不厌其烦研究招生计划和历年录取分数,制作大量图表,有时经常通宵达旦帮助考生列举报考范围,争取在合理的分数区间确保考生录取到心仪的院校和专业。近几年,在李景忠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有近10人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及其他高职大专院校。看到考生们晒出的录取通知,区档案馆的帮扶干部们发自内心地感觉到,这么多天的辛苦值!在村民子女奔赴大学校园的时候,区档案馆还购买英汉词典等书籍送给考生,勉励他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村里大学毕业生参加本地各类招考时,李景忠也会全力指导,争取让毕业生考取合适的工作岗位,为本乡本土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更好地报效桑梓。

    去年7月,在做好防汛工作积极组织干部群众抢险救灾的同时,李景忠带头捐款,还联系了爱心人士筹集善款3000多元,购买了雨衣、雨鞋等防汛物资,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和抢险救灾队员手中,并给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赠送雨具和学习用品,鼓励群众及时进行荞麦、蔬菜等换季间作种植,增强群众生产自救和脱贫致富的信心。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秦州区档案馆第一时间与帮扶队对接,在微信群发布《疫情防控倡议书》,商量对策,驻村工作队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疫情防控,春节假期还没有结束,李景忠就带领队员赶到村里,全面组织开展联防联控工作,在通村主干道设置疫情防控卡点,带头值班值守一个多月,发动公益性岗位人员、党员群众认真做好进出人员车辆登记消毒,对返乡人员进行逐户排查摸底,宣传防疫知识,捐赠防疫物资,劝导村民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正气。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驻村工作队员及时进村入户,积极组织村民外出务工和复耕复产,带领群众整治人居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群众尤其是贫困户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秦州区档案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村两委班子一同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探索带领柴山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新思路、新方法,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群众致富信心大幅提振。李景忠被评为全区优秀第一书记和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今年,本已驻村服务期满的他又主动向组织提出延长驻村帮扶时间,凸显出档案人的责任和担当。真抓实干自有千钧之力,档案人把智慧和心血无私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换来的是微笑、是硕果,是柴山村的美好明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1月5日 总第3598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