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档案传统报刊应尽快开展融媒体建设

作者:王善柏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1-06 星期五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媒体逐渐成为新闻传媒行业中的主流形式。融媒体是把新闻报道的采、编、发等业务流程整合,形成“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的工作格局,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传媒方式。档案传统报刊在经营、发行等方面不同程度受到新媒体冲击。面对重重挑战,档案报刊必须与时俱进,尽快开展融媒体建设,创新档案宣传信息化手段,适应新时代档案宣传工作的新要求。

建设融媒体的紧迫性

    开展融媒体建设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档案报刊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特别是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等方面,档案报刊在行业舆论引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媒体融合发展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开展融媒体建设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新闻宣传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留存有大量的档案文献。这些档案不但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档案报刊要深入挖掘档案的时代价值,使用融媒体技术提高档案宣传的传播力,从而讲好中国档案故事,坚定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开展融媒体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网络在传播信息之余也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和获取服务的新平台,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档案行业虽然也利用互联网提供了一些信息服务,但还局限在信息传播方面,融媒体宣传能更好地弥补现有档案宣传的短板。

现阶段档案报刊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档案报刊依托纸媒采编力量基本建设了“两微一网”,在新媒体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可是档案行业媒体融合方面的工作仍显滞后,距离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距离。

    纸媒思维短期难以转变。档案行业报刊具有政治性强、专业性突出、读者集中等特点。档案报刊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读者基本以档案行业内人员为主,并以纸媒为重点载体。虽然网络技术不断革新,纸媒向新媒体多元化网络化转型发展已成为主流趋势,可大部分档案报刊还延续着传统方式,守着传统阵地,没有很好地抓住媒体融合发展的契机,在抢占更广阔的舆论阵地方面短板明显。

    新技术带来的冲击增大。凭借移动互联网技术,各类新媒体推出多种可视化产品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档案报刊对媒体融合的认识还不够,加上投入有限、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只是由采编部门选取纸媒的信息直接平移到微信、手机端和网站。这种平移由于时效性差、信息格式不适合新媒体传播规律、文字篇幅较长、图像视频很少等原因,导致宣传效果不佳。

    档案部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新媒体的出现,让各地档案部门不再完全依靠传统报刊进行宣传,而是有了独自“说话”的新渠道,包括网站、微信、微博等。这样也使档案宣传资源被瓜分、受众群体被分散,各单位各部门在宣传中互相竞争、重复建设,没有形成合力。

融媒体条件下档案报刊的应对策略

    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传媒大变革,档案报刊要不断深化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认识,在实践中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平台、经营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为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贡献更大的力量。

    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好顶层设计。融媒体时代档案宣传工作要将讲政治放在首位,坚持“档案工作姓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击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错误言论。档案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融媒体建设,强化战略统筹,纳入中心工作,争取申请专项资金支持,加强融媒体建设的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出台指导方案、扶持政策,从机构编制、人员配置、建设标准、资金扶持等各个层面提供有力支撑,避免档案报刊各自为战、重复投入,打造贯穿全国档案行业的档案融媒体。

    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做好支撑。融媒体建设要以新技术为支撑,档案报刊要提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档案融媒体建设基础是将新技术与传统媒体的内容结合,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应用模式。云计算技术是融媒体资源应用、资源聚合的关键。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分析、订制、推送等功能,是融媒体建设的依托和载体。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建设全媒体矩阵,使传统新闻报道在传播方式上实现纸质传播、互联网传播与移动互联网传播“三位一体”。

    要建立全新运行机制。档案融媒体建设既要解决技术问题,也要解决机制问题。融媒体采用“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传播”采编模式,使用“微做快、网做新、纸做深”传播模式。意即重大选题的报道由全媒体记者一次采访到成稿,从后期编辑到多次生成,最后进行多端口的全媒体发布,全部流程化。最后呈现的状态为:微信上使用简短文字、图片快速推出,报刊深度报道以提要形式在网站上及时发布,详细的深度报道则在报纸上刊登,形成立体传播格局。

    要深入挖掘行业资源,以丰富内容坚守舆论宣传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着大量的珍贵档案,这些档案记录了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档案报刊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深入挖掘历史档案的时代价值,尽快整合馆藏优势资源,让宝贵档案资源活起来,打造服务于档案行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融媒体平台。

    要加强交流合作,汇集行业内外力量。对于重大宣传报道,档案报刊可以和各地档案部门加强合作,建立联动机制。联合档案行业其他各种新媒体,共同应对档案宣传力量分散的不利状态,使用受众面广泛的融媒体平台,营造浓厚的档案宣传氛围。应考虑在较短时间内,精心制作、集中推出相同主题的一系列线上档案展览、档案文献纪录片、短视频、经典推文等,在档案界形成舆论合力,形成网上“大宣传”格局,增强档案宣传的社会影响力,加深公众对档案的了解。

    同时,融媒体建设要考虑用户体验。新媒体为读者获取信息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据统计,微信上的每篇文章的读者平均阅读时间约85秒。这么短的时间,就需要据此单独设计传播形式,将视频、图、文搭配好,做到内容有差异、经营多元化,力争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融媒体建设还要符合时代潮流。档案报刊从纸媒转型到融媒体,不仅是技术的变革,还是内容生产的再造、发行渠道的重塑,也是档案行业信息化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报刊要发挥自身优势,在融媒体建设上尽快出成果,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当然,融媒体是新生事物,如何用好它,还需要全体档案宣传工作者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运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战略转型。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1月5日 总第3598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