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脱贫攻坚初心如磐 档案强省使命在肩

——山东省档案馆开展基层帮扶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作者:刘一枞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2-09 星期三

    2020年11月5日下午,一场题为“强化政治担当、勇做时代先锋”的兰台讲堂交流会在山东省档案馆八楼报告厅热烈举行,6位完成下派任务的同志依次登台,汇报工作成果、交流心得感悟、畅谈成长收获。这一天距离省档案馆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派驻首轮“第一书记”已经过去了8年。八载寒来暑往、三千日夜轮转,从“第一书记”到“万名干部下基层”,从“四进攻坚工作组”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省档案馆累计派出53名工作人员参与基层帮扶工作,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生动实践书写了新时代档案人情系人民、事业至上的绚丽答卷。

一场政治担当的现实考验

    推动干部下沉基层开展帮扶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全省干部资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2012年以来,省档案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把干部下派和基层帮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入扎实做好统筹协调推动工作。

    省档案馆从服务中心大局、履职担当作为的高度,全力做好下派帮扶工作,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责任分工,周密部署推动。历次选派工作均采取自愿报名、组织考核的方式,从全馆范围选拔能力突出、作风过硬、敢于担当的干部到基层开展服务工作。8年来,累计下派厅级干部2名、处级干部36名、科级干部15名。从沂蒙山区到胶东腹地,从泰山脚下到黄河岸边,省档案馆下派干部的足迹遍布全省20多个县(市、区),他们脱产驻村、扎根一线,办实事、聚民心,强班子、促发展,以扎实的作风和突出的业绩为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疫情防控等重大战略任务落实落地作出积极贡献。

    下派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每位馆领导班子成员都结合分工至少建立了1个基层联系点。他们不避偏远,坚持深入乡村、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协调解决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干部群众遇到的困难。了解到黄夹镇燕山村百姓饱受“看病难”的困扰,省档案馆主要负责同志积极与北京银行济南分行联络协调,争取资金建成“爱心卫生室”;针对费县新泉村花生制品扶贫车间遇到的资金瓶颈,馆务会决定从省档案馆经费中拨付10万元用于车间建设;费县许家崖水库大桥建设因资金缺口难以落地,馆领导积极协调省交通厅拨付500万元……省档案馆还发挥省直单位优势,协调联络省科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部门与帮扶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帮助贫困群众转变观念,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实现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的“双轮驱动”。

    作为下派干部们最信赖的“大本营”,省档案馆积极发挥后盾作用,做好关怀关爱与激励保障。一方面,馆领导坚持全覆盖走访慰问下派干部,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了解下派干部思想动态、工作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办公、食宿、出行等问题,落实健康体检、年休假等安排,为下派干部提供全方位后勤保障。另一方面,在全馆营造关注支持帮扶工作的浓厚氛围。先后举办3次“兰台讲堂交流会”,每一批下派干部挂职归来都以成果报告的形式向在馆同志介绍帮扶工作的成果与感悟;在省档案馆网站开设“聚焦扶贫决胜期”专栏,宣传帮扶人员在脱贫攻坚一线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先进事迹。在省档案馆领导的带动下,全馆上下热情支持扶贫工作,真诚关爱下派干部,积极参与各类募捐、志愿活动,形成高位带动、一线推动,全馆同频共振、全员参与的帮扶工作格局。

一趟身入心至的攻坚之旅

    无论是驻村帮扶、脱贫摘帽,还是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省档案馆的下派干部们都紧盯目标、全情投入,以档案人特有的忠诚、敬业与担当为脱贫攻坚事业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下派干部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健全班子、完善制度、加强学习、规范运行,推动基层党建水平实现跃迁式提升。驻乐陵市黄夹镇的第一书记为当地拟定《“党建引领、档案护航”集中连片发展方案》,并积极推动实施;费县梁邱北村党支部在第一书记的协调推进下,成为带领全村人奔小康的坚强堡垒;燕山村党支部被费县县委组织部评为五星支部,也是所在镇唯一的五星支部;山东演艺集团由工作队入驻之初的机制不全、困境重重到两年后凝心聚力、能打善战……类似的成绩不胜枚举,新支部新班子新气象为决战脱贫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产业经济是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强大引擎。下派干部因地制宜,指导帮扶村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各类种植养殖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厂和商贸流通基地,切实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乐陵市黄夹镇3个帮扶村分别投资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调味品产业园,各村年集体增收7万元,超额完成省委要求的3万元目标;费县雁鸣湖村建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5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强大后盾;费县夏家沟村同食品公司合作,引进新品种,地瓜单价翻了5倍;鱼台县鱼城镇湾里村专门打造“巧嫂被业工坊”,累计销售额超过490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下派干部以“围绕支部建产业、建好产业促发展”的创新实践唱响了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

    政策是最大的资源,下派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在省管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里担任队长的一名下派干部敏锐把握省委“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这一重大政策机遇,带领服务队全力靠上、全程服务,协助山东演艺集团采购剧目、考察市场、宣传推广,推动其实现扭亏为盈。民企高质量发展服务队积极协助山东红三叶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做好政企对接,为其承接项目工程、拓展市场份额打通政策堵点,实现产值两年内连续翻番。服务队员们研究精神、吃透政策,全力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切实享受党的政策“红利”。

    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瓶颈,也是突破口。省档案馆下派干部聚焦当地“水电路”薄弱环节,着力破除瓶颈、补齐短板。为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帮助解决春耕备耕生产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省档案馆主要负责同志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支持,为乐陵市黄夹镇帮扶村打了30眼农田灌溉爱心井,为2000多亩农田抗旱保墒发挥重要作用;梁邱北村第一书记针对村民灌溉用水难题,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60余万元修路引水,帮助村民告别“浇水难”“行路难”问题;驻定陶区天中街道的服务队积极协调省、区电力公司,从根本上解决了6000余亩农田的灌溉电力保障问题,有效提升了4000余名村民的生产用电幸福感……下派干部察民情、急民需、解民忧,在全面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夜间亮化、村容美化的同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爱心助学、医疗惠民、戏曲下乡等活动,切实为当地群众多做事、做实事、办好事。

一次回归初心的精神洗礼

    下派帮扶工作让曾经深居简出的档案干部跨“界河”、接“地气”,到脱贫攻坚第一线、乡村振兴最前沿、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接受历练考验。在省档案馆工作不满一年即被选派参加菏泽市黄堽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的于玉民在帮扶工作中深切感受到,基层工作不同于学校、省直机关,需要了解群众需求、发现问题症结、突破发展瓶颈、解决现实问题。也正是通过直面复杂情况、破解矛盾问题的具体实践,下派干部的调查研究、协调沟通与群众工作能力得到了综合提升。

    帮扶工作不是走马观花,目标任务的完成也无法一蹴而就。如何在班子涣散、资源匮乏、既无经费也无技术的窘况下育新机、开新局,考验的是共产党员的信念、定力与智慧。郑华鑫所在的寿光市稻田镇服务队针对大棚种植分散、效益低、风险大的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技术支持,开展设施建造、物联网应用等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蒙青礼所在的东阿乡村振兴服务队利用艾山村独特资源条件,完善规划、扩建道路,推动其成功创建3A级旅游区;夏家沟村第一书记赵琳在许家崖水库工程招投标工作中,坚决杜绝向扶贫资金伸手的行为,全力维护“第一书记”在百姓心中的口碑;新泉村第一书记臧成刚克服家中老人生病需要照料、孩子升学需要陪伴的困难,坚守一线完成帮扶任务……下派干部们不辞辛劳、不惧艰险,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党性原则经受住了困难磨炼和利益考验,赢得了组织的高度认可与群众的真诚感谢。

    正是怀着对群众的朴素感情、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下派干部们在繁重任务和挫折压力面前勇往直前、捷报频传,实现了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蒙青礼同志在完成“千名干部下基层”两年服务期后,主动申请继续参加基层帮扶,成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员;赵奎元同志帮扶结束即将离任时,村里的大娘眼流热泪,与他握手惜别;郭志敏同志谈到驻村期间与村民的互动往来时,挂念与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帮扶工作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那些为民生忧心的难眠之夜、那些为项目奔跑的上下求索、那些闯关夺隘后的峰回路转都已沉淀在下派干部的心灵深处,成为他们回归档案工作岗位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动力源泉。

    接下来,全馆工作人员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总结下派工作经验做法,把基层工作的经验和优良作风转化为推进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努力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2月3日 总第361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