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让档案在资政育人中焕发魅力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长 黎富文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2-23 星期三

    1994年,中共中央发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作为集中收集保管当地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各类档案,具有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中具有独特优势。2005年和2019年,国家档案局两次发布《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明确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要求与标准。今年6月,新修订的档案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鼓励档案馆开发利用馆藏档案,通过开展专题展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机构改革后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及时调整并提升档案馆的功能与定位,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加强新时代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我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人民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祖国灿烂文明、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

    加强新时代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充分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奋勇前进,感召广大人民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发展,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

    推动新时代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来支撑和推动。档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真实记录,因其来源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形成的原始性3个特点而成为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宝库,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功能。依托档案资源深入开展“四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中国梦教育,持续增强受众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激发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便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磅礴力量。

    加强新时代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档案,通过举办展览、汇编资料、拍摄视频等方式,让民众通过档案铭记历史、缅怀先辈,感党恩、跟党走,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

    加强新时代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档案馆提升“五位一体”功能建设的必然要求。《档案馆建设标准》和《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均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指导与遵循。2019年3月,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明确提出,各级综合档案馆要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和电子档案备份管理中心5个方面的基本功能。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方面,会议提出,重点是要根据《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等相关要求,用好用活档案资源,吸引更多群众走进档案馆,让观众真正有收获、受启迪。2019年12月召开的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也明确提出,要用好用活档案资源,配合做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档案利用工作的进一步延伸与拓展,是新时代档案馆加强与社会各界联系和沟通,提升档案馆形象与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更是机构改革后档案馆应重新定位与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奋斗目标。充分发挥独特的档案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档案部门的应尽之责。

充分认识新时代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定位模糊。长期以来,部分社会公众甚至包括档案工作者,对于档案馆的功能定位就是收集保管档案资料的馆库,对于档案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认识不够,对档案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内在价值认识不清楚,缺乏利用档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动意识,导致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二是资源挖掘不足。相较于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人民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我国档案馆对现有档案资源的挖掘力度还远远不够。在汇集整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方面,缺乏专门机构及专门人才,投入的人力、物力明显不足。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并没有在档案馆的机构设置上体现出来,配套的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同时,个别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存在资源利用不足、宣传力度不够、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三是教育手段落后。全国大部分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多数以图片展览为主,展出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现代化、多维度的展览手段,对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声光电等技术应用较少,缺乏现场互动,吸引力较弱,教育效果不明显。运用新媒体、课堂教育、情景教育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更是少之又少,对社会公众来说缺乏新意。

提升新时代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质量的有效措施

    深度挖掘素材,打造精品教材。档案馆要以新时代的眼光深度开发馆藏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广泛征集档案展品,充分发掘档案精品,探寻档案资源与现实的深刻内涵,既要见物、见景,更要见思想、见精神,不断更新、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容。因此,新时代档案馆要做好红色档案资源的收集与征集工作,充分挖掘馆藏档案资源,分主题展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民族文化传承、科教文卫事业等领域的发展进程,创作出一系列有逻辑、有故事、有特色的作品,构建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的生动教材,让社会公众深刻感知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世界影响力等发展变化,从而使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

    譬如,“十三五”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重点工作和重要活动举办档案展览,先后举办“‘决战南疆’——广西解放70周年档案图片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等20多个特色展览,不仅将展览“上网络”,还“下基层”,将展览送进地铁、机关、广场、社区、校园,为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史党性教育提供了多个平台,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创新方式途径,打造公众基地。新时代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想扩大教育范围、提升教育效果,就必须破除“等靠要”思想,积极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各级学校等进行合作,尤其是要加强与教育、文化等部门的交流合作,开展教育基地共建工作,定期开展活动,拓宽教育途径、平台和形式。

    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联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了“不忘初心 无私奉献——天津支边医生在广西图片展”,与广西外国语学院合作共建党性教育主题教室,送“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展览进学校、进社区、下基层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新时代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积极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特殊时间点举办有关活动,利用馆藏制作爱国主义专题宣传片、先进人物专题宣传片等,并在展厅、电视台、新媒体等平台进行播放展示,举办爱国主义题材征文征稿、先进人物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举办研讨会、演讲会、报告会和文艺演出等。

    强化科技宣传,打造现代基地。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及互联网的普及,以微博、微信、APP、短视频为主的新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新时代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社会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将优良的教育资源通过新媒体向社会发布,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积极探索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景观等多种形式以及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将新技术与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进行融合,开发身临其境的体验活动,增强视觉享受,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公众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热情。

    宣传工作是新时代档案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宣传效果能够增强公众对新时代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认识,推进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档案馆要找准宣传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相契合的亮点、热点,注意挖掘提炼,寻找档案背后的故事,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扩大新时代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知名度,让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广大群众学习党史国史、培养爱国精神、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2月21日 总第3618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