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各地动态

绍兴市越城区:用档案“智治”防控农村基层治理风险

作者:越城区档案馆

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2021-01-27 星期三

    中国档案资讯网讯 近期,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档案馆致力于村级档案“收得齐、管得好、存得下、用得上”,以村级组织和村民需求为根本导向,不断强化档案的证据属性、记忆属性和文化属性,纵深探索档案“智治”路径,为防范基层治理风险发挥档案基础性作用。

突出“规范化”,着眼农村矛盾聚焦热点,防范基层治理泄密风险

    基层治理强调规则和制度,档案工作者要建立健全完善好用的基层档案管理机制,以制度固化基层档案管理流程,确保档案管理活动“有痕可循”,基层治理“有档可依”。一是优化制度。按照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结合新修订《档案法》,制定和完善《越城区行政村档案管理制度》《越城区行政村档案分类方案及编号办法》等,科学指导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文件材料归档,细化试点工作进度表,建立备份制度、监管机制、督导考核制度,严格落实档案库房、办公室、阅档室“三分开”和库房“八防”要求,有序推进农村基层档案规范化建设。二是加强监管。以满足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基本保障需求和档案安全保管为底线,围绕农村基层档案管理机制、档案安全、基层单位撤并档案处置、基层换届档案管理等,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检查。围绕村镇建设、民生领域档案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等开展专项督查,强化外部监管,确保基层档案规范管理。三是创新手段。因需推进村级文书归档闭环管理。区档案馆利用区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有机融合区协同办公系统,严格按照公文流转有序性,将需要办理的公文经过村支书、文书、经办人等层层会签,全程留痕后存档。根据公文密集程度不同,实现公文处理、签收、反馈,归档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归档文件的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以档案制度有序促进村务政务办公规范。

突出“智能化”,着眼民生档案数据库建设,化解基层矛盾风险

    在农村产生了大量档案材料,同时,因婚姻、家庭、土地、宅基地等问题产生的矛盾严重危害着社会安定。处理这些纠纷和矛盾,就要为群众提供真实全面的民生档案,从而有效化解矛盾,维护基层和谐与安宁。

    区档案馆立足农村实际,厘清村民档案“怎么收”,明确“怎么干”。一是因需施策,大力推进“一户一档”工作。注重接收产生于群众中的档案,比如家庭财产分割、赡养协议、邻里之间的“协商”、入学通知书、户籍信息等资料,通过建立家庭档案,让这些原始凭证得到有效保存,共为209个行政村12余万户村民建档。二是资源整合,全面接收“全生命周期”档案。统筹医学出生证明、学籍、工龄认定、婚姻、离退休、殡葬等各门类民生档案,为解决群众身边的小、急、难事提供有效保证,并结合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好农村社保、合作医疗、农村教育、劳动就业等民生社会事业领域的档案建设。三是重点突出,建好治理领域档案。对标基层治理工作目标,做好村民协商自治、村民议事会、村民换届选举、村民监督、“一事一议”事项、村规民约等归档工作,围绕村民切身利益,开展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征用村民建房、拆迁安置、收益分配、矛盾调解等领域档案。四是信息共享,实现基层网络共建。利用档案数据、信息、情报、知识优化档案服务,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档案服务就在哪里”。延伸“跨馆查档、便民服务”至行政村,设立档案查阅窗口,通过民生档案街镇村(社区)服务点、公共服务大厅自助查询系统、手机移动查询系统等平台建设,结合省档案服务网在线查档、“浙里办”APP掌上查档,形成全方位、多渠道、方便快捷的公共档案智慧服务平台。

突出“多元化”,着眼档案精细化服务,降低基层治理社会风险

    区档案馆建立健全档案开发项目社会参与机制,营造档案馆、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公众间互动参与的合作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参与档案事务中相互配合形成的合力,协同构建档案多元共治新格局,发挥档案服务的最大公共价值。

    一是推出“越档码”。公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上传并分享自己的档案资源,从档案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利用者,转变为主动参与档案资源开发的“生产者”。二是组建“档案志愿队伍”。积极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校、文史机构及市场力量等方面优势,鼓励他们参与家庭建档、村志编撰、遗存保护等农村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将档案业务工作的部分权力向社会过渡,利用大众智慧为档案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提供支持。三是尝试外包公司“常驻制”。划定片区,择优为常驻村提供档案收集、整理和数字化等服务,延展党建“契约化”,将外包公司与村党组织、党员、村民等形成多方良性互动,推动治理资源力量整合,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共治态势。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