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人工智能+数字人文:高校历史照片档案智能编研平台新探

作者:张 斌 马仁杰 牛 力 顾 伟 曾静怡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3-04 星期四

    本成果源于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安徽大学数字记忆网(智慧档案馆一期工程)项目,回应了国家治理视域下“文化强国”“数字中国”战略要求、历史照片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持续深化的迫切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领域深入应用的巨大机遇需求以及高校空间下逐渐高涨的公众记忆诉求。正值安徽大学90周年华诞,该项目重新定义了“照片档案编研”,采用了“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利用导向的历史照片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立了基于OAIS(开放档案信息系统)的高校历史照片档案长久保存机制,实现了基于记忆点的历史照片档案智能解析、基于人工智能的历史照片档案智能聚合、基于数字人文的历史照片档案叙事可视化。本成果实现了安徽大学历史照片档案资源的结构化组织与可视化呈现,拓展了“记忆工程”视野下高校历史照片档案编研成果的传播域,为安徽大学数字记忆网(智慧档案馆一期工程)项目持续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提升了安徽大学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成果创新点

    本成果实现了“四个新”,包括要素新、方法新、趋向新与路径新。

    一是要素新,即面向历史照片档案数据新要素。传统照片档案编研面向的是文件级别的对象,本成果则面向的是内容层面、数据级别的历史照片档案要素,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细粒度的表示与组织,构建了基于记忆点的历史照片档案数据组织新模式,实现了对历史照片档案编研对象的重新定义。

    二是方法新,即探索出“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的新方法。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升照片档案编研工作效率,帮助实现更深层次的内容挖掘与关联关系新发现。数字人文研究框架提供了历史照片档案资源组织与可视化呈现的框架与思路。项目组综合运用当下比较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人文研究框架下,探索出“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的方法,并应用在高校历史照片档案编研工作中,取得了“1+1>2”的效果,实现了对高校历史照片档案编研方法的重新建构。

    三是趋向新,即打造数字档案智能编研新趋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各行各业进入“智能+”时代,档案编研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本成果聚焦档案领域,在国内首次从技术层面上实现了对高校历史照片档案资源的智能编研,构建了功能齐全的后台系统,设计了多维度的前端内容组织框架,打造数字档案智能编研的新趋向。

    四是路径新,即引领高校记忆的传播与传承新路径。本成果满足了高校公众记忆诉求,并对高校历史照片档案资源进行收集、管理与利用,通过各种可视化方式实现了高校历史照片档案资源的创新呈现,构建了高校记忆的传播平台,引领了高校记忆的传播与传承路径。

成果内容展示

    本成果由两部分组成:历史照片档案智能编研系统与安徽大学数字记忆网。

    一是历史照片档案智能编研系统。历史照片档案智能编研系统的构建遵循档案编研的基本原则与流程,内置了专题提交、标准著录、知识发现、AIP(即应用创新园区)管理、开发利用、内容管理、轻专题展示、记忆立方等功能模块,并基于OAIS模型实现了数字资源的全过程存、管、用。“存”实现了历史照片档案资源的在线提交与著录,包括批量历史照片档案的提交、元数据方案的制定、图像记忆点的标注等,以及基于记忆点对历史照片档案资源进行管理;“管”实现了历史照片档案资源的分类管理、关联聚类及在线查询等;“用”实现了历史照片档案资源的在线智能化编研与利用,即在多维度资源聚类的基础上,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发掘出更多智能化、便捷性的辅助功能,并按照时空维度和内容维度两种组织方式,为历史照片档案资源的编研分别提供基于时空维度、基于主题维度和基于场景维度的智能化编研。

    其中,基于时空维度的智能化编研是将历史照片档案资源按照照片的拍摄时间和拍摄地点,自动映射到一张地图上,并通过限定时间、空间的方式浏览指定照片档案。基于主题维度的智能化编研是基于历史照片档案资源内容要素的关联性而进行某一主题内容的编研活动。照片档案故事是通过以图为主、以文字为辅的描述方式对历史照片档案资源进行组织。基于场景维度的智能化编研是通过对照片场景进行对比,从海量历史照片档案资源中找到相同地点或场景下拍摄的古今照片,从而进行同一个场景下的照片对比性组织。该模式下,可以对多个场景、多组对比照片进行组织,形成一整套今昔对比的编研成果。如同一个角度下,通过对比主教学楼10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能够凸显出强烈的历史变迁感。

    二是安徽大学数字记忆网。在智能化编研的基础上,项目组打造了相应的可视化框架,并在安徽大学数字记忆网中创新呈现基于时空维度的瀑布流、时间轴和基于主题维度的故事图集、毕业生照片墙、名人专题照片、今昔对比照片等。

    项目组通过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在安徽大学数字记忆网站创建了“记忆地图”,并对地标建筑进行了标注,通过瀑布流和时间轴两种展示方式呈现。瀑布流将历史照片平铺展示,时间轴则按时间顺序展示历史照片。

    故事图集是网站历史照片档案资源展示的主要形式之一,即是将一组历史照片集聚起来,通过文字描述和照片顺序的排列,使得一组照片能够完整阐释一个主题或者故事;“毕业生照片墙”是专门为毕业生照片提供的展示栏目,通过查询和筛选的方式就能找到指定年份和专业的毕业照片,使校友们快速查找到当年的“我”和“我们”;“名人专题”则是为安徽大学知名学者提供的专题式历史照片档案资源展示栏目,通过故事图集等方式,展示各位学者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印记;“今昔对比”通过展示同一个场景下的古今照片,使用户产生一种穿越古今、感受历史变迁的感觉,在展示形式上,“今昔对比”突出了对比角度的一致性、对比地点(场景)的变化性和对比观感的反差性。

成果应用情况

    自2018年1月以来,安徽大学数字记忆网搭载了高校历史照片档案智能编研系统,系统对安徽大学馆藏22万余件历史照片进行收集、整理、保管与开发利用,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实现了安徽大学历史照片档案的故事化开发与叙事化呈现,不仅提高了安徽大学档案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安徽大学照片档案编研工作的质量,还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了安徽大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该项目基于安徽大学历史照片档案资源,旨在将照片中的点滴串联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追溯安徽大学不同时期的记忆,展示每一代安大人对母校的特殊情感,包括归宿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等,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安徽大学数字记忆网上线以来,访问量达到了150万余人次,得到了海内外校友和高校同行的好评。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3月1日 总第3646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