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云端上的超级电网工程

——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时任藏中联网工程负责人王抒祥

作者:王红敏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11-08 星期一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建设项目档案专栏将通过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人员、档案工作者的访谈,挖掘建设项目档案背后的感人故事,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今天,我们走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邀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室主任、时任藏中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王抒祥,讲述藏中联网工程建设的故事。

    问:今年7月底,藏中联网工程档案工作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档案验收。您作为藏中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总指挥,全程参与了项目建设,在此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答:谢谢。藏中联网工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工程建设这段岁月也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记忆之一。非常感谢国家档案局对该工程一直以来的关心指导,2017年工程开工前,国家档案局经科司领导专程到成都开展档案专项培训工作,让我们十分感动。

    问:藏中联网工程由西藏藏中和昌都电网联网工程、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组成。您认为藏中联网工程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答:藏中联网工程是“十三五”时期加快西藏电力发展的关键工程,是党中央把温暖和关怀送至西藏各族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服务富民兴藏大局的战略工程。该工程跨越西藏四地市十三区县,使西藏电网主网架实现了从220千伏至500千伏的跨越,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边防安全提供了可靠电力保障,特别是为拉林铁路建设提供了可靠电力供应,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的“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川藏铁路整体供电的核心支撑工程,有力促进了西藏清洁能源开发与外送,推动西藏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对于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问:藏中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雪域高原输电线路最长的工程(2738公里),也是继青藏和川藏电力联网之后,又一项突破生命禁区、挑战生存极限的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哪些方面最具挑战?

    答:藏中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复杂、最具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输变电工程。工程平均作业海拔超过4000米,最高塔位东达山海拔5000多米,位于世界上地质结构最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三江”断裂带,沿线均处于高海拔、低气压、缺氧、严寒、大风、强辐射等区域,存在毒虫、鼠疫危害,极端温差大,随时可能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疾病。在这种环境下施工,主要有3点挑战。一是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在高海拔的地方施工,生命健康安全时刻经受着威胁和考验。施工高峰期,全线参建人员超过5万人,国家电网投入2.1亿元建立了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的现场医疗和生活保障体系,实现了参建人员“三零”(零死亡、零伤残、鼠疫及重大疫源性疾病零传播)目标。二是材料运输与施工。线路大部分沿高海拔山地走向,地形相对高差300米至1500米,地形坡度在35度至65度,逾80万吨施工物资需通过索道运抵,最大索长达到4298米;同时,部分线路还采用骡马和人力运输。三是绿色施工与生态环保。施工区域是三江流域源头,穿越高寒荒漠、高原草甸、高寒灌丛等不同生态系,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从设计到施工,公司明确要求环保优先,为保护七十二道拐、米堆冰川等著名景观,在线路建设中,专门绕行20余公里进行避让。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请问藏中联网工程建设中是如何发扬“老西藏精神”的?

    答: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施工,是对全体参建人员生存意志、工作技能和战斗精神的考验。全体参建人员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以“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意志,在冰天雪地、崇山峻岭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业拉山是横断山脉最大的天险,这里有一处著名景点——七十二道拐,惊绝险峻,是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为了不破坏七十二道拐,留住318国道最美的风景,藏中联网工程专门进行了改线。线路先沿着海拔5100米的业拉山顶前行,然后在2公里的水平距离内陡降1300米,飞过怒江后,又爬升至海拔4400多米的山顶,形成“V”字形。为了建设这个“V”字,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30多名施工人员用两个多月在业拉山绝壁上打造了另一个独特“风景”——由3.3万根钢管、27万个扣件组成,总长2.8公里,最大坡度70度,垂直落差600多米,共9658级台阶的“怒江天梯”。

    在艰苦的环境下,国家电网人以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电力铁军精神,3年时间战胜了一次次超越极限的压力与挑战。当看到崇山峻岭之上的电力天路,想到许多藏族同胞从此用上了电、过上了新生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电网人,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问:在藏中联网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您认为这项工程的档案工作有哪些特点?

    答:主要有“四化”,即同步化、体系化、全程化、标准化。一是同步策划、突出抓早。在工程建设准备阶段,公司就按照“管理全环节、资产全寿命、项目全过程”要求来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二是构建体系、突出机制。公司构建起国网办公室、工程指挥部、参建单位项目部三级档案管理网络,明确分管领导,设置档案机构,配备档案人员,确保档案工作高效运转。三是强化全程、突出闭环。公司推动将档案管理工作贯穿项目管理全过程,将档案管控纳入合同管理,积极开展自查和阶段验收,明确发现问题必须整改闭环。四是严格标准、突出规范。公司专门编制印发了《藏中联网工程档案管理手册》,对文件材料的形成流转、质检归档及档案保管利用等进行明确规范,实现了项目档案的标准化管理。

    问:您曾经负责过很多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现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室主任,分管档案工作。您如何看待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答:建设项目档案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项目从可研到竣工投运等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工程建设的珍贵记忆和生产运维的重要资料,是依法决策、合规建设、规范管理的记录和印证。建设项目档案也是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国有资产,对于强化依法治企、传承企业精神、彰显企业文化、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主要有5点体会。一是服务大局是前提。重大工程项目关乎国计民生,留存好、保管好、利用好重大项目档案,是档案部门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国家电网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始终坚持与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同心同向,与企业战略发展同步同频。二是领导重视是关键。公司将建设项目档案作为电网发展和电力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董事长辛保安多次对档案工作作出批示,分管领导多次强调要强化基建管控,抓好文件资料归档管理工作。三是体制机制是核心。公司构建了办公室归口,多部门协同、专业机构联动的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机制,以整体合力打造精品档案,同时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档案评价指标内容,将档案安全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业绩考核体系,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四是依法治理是保障。公司在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职责、运作机制、业务规范、质量控制、验收管理等方面出台了多项制度规范,保障了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高效运转。五是信息化是支撑。公司打造了覆盖总部至基层一线的档案信息系统,开发了适应不同工程建设场景的档案信息化管控模式,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首创开展项目档案“云”在线验收实践,初步实现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集成化、高效化。

    问:“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答:“十四五”期间是全国档案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中,公司将重点做到“三强化、三提升、三确保”。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与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确保与公司改革发展同频共振;持续强化各级单位党委“党管档案工作”的责任机制,将建设项目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创新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加大激励约束力度,不断提高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在企业改革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二是强化法治思维与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确保与电网数字转型同轨向前;积极落实国家档案局的部署,编印电网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管理手册,提升建设项目档案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快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探索实践,提高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能力,实现与基建等业务系统的直接贯通、数据共享、自动校核等。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与平台建设,全面提升资源开发能力,抓好档案专家培育和骨干梯队培养;加强建设项目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搭建并优化档案宣传展示平台;在国网档案馆新展厅建设过程中,公司将精心纳入建设项目档案有关内容,不断提高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11月4日 总第375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