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地方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开发研究

——以苏州丝绸档案为例

作者:陈 鑫 程 骥 吴 芳 卜鉴民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2-15 星期二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简称“中心”)申报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于2017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苏州丝绸档案的成功申遗,为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主要以苏州丝绸档案为例,对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途径等进行探讨。

    一、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概念及特点

    地方档案文献遗产是指地方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地方文化价值的档案文献,具有地域性显著、载体多样、分布复杂等特点。地方档案文献遗产记录了各地区的历史、社会、经济、人文等情况,极具地域特色,载体丰富多样。如苏州的丝织业自古以来就相当兴盛,19世纪以来尤其发达并走向巅峰,形成了《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其载体除了纸质外还有丝绸。

    与国家层面的档案文献遗产相比,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保存通常更为分散和复杂。受历史等因素影响,同一项地方档案文献遗产可能散落在地方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民间团体或私人手中,甚至由多个地区的不同部门保管。比如,侨批档案就形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两省,在申遗之前,侨批档案几乎都保存在民间收藏家手中。

    二、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

    地方档案文献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地方集体记忆,对过去和未来都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其载体的多样性和脆弱性、分布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原因,保护难度较大。如何有效地保护地方档案文献遗产,是档案人共同面临的课题。

    (一)慧眼识档,摸清家底是基础

    档案文献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价值意义、稀有性和保存状况等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衡量其是否能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重要因素。地方档案部门应参考相关标准对馆藏档案进行细致深入的梳理研究,筛选出更具价值的文献遗产,为后续的保护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档案工作者要提高敏锐度,关注地方历史文化、关注政策导向、关注地方热点,这都是发掘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有效途径。对地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档案工作者沿着地方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找到最具代表性的档案文献遗产。关注政策导向可以为文献遗产保护添上一对翅膀。苏州丝绸档案的成功申遗少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风”助推。关注地方热点实则是关心民心所向,侨批档案就是从民间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开始的,当地档案部门正是注意到了这个热点,认识到侨批档案的价值,才有了申遗及后续一系列政府层面的保护和开发工作。

    (二)积极富档,广泛征集是途径

    做好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发掘和完善,对内要擦亮双眼、摸清家底,对外则要开阔视野、广泛征集。档案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开展征集,既是对馆藏的有效补充,也为档案部门监管社会散存的档案文献遗产提供了线索,从而确保其得到更为妥善的保护。此外,征集档案文献的过程也是对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的一种有效宣传和对档案文献遗产相关知识的一种普及,有助于提高社会关注度,营造良好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氛围。

    苏州丝绸档案的丰富和完善离不开征集工作。中心的丝绸档案征集工作于2013年启动,目前已辐射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征集到近3万件丝绸实物和史料档案。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各界对丝绸档案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中心也对各地丝绸档案的保管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为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多重护档,科学规范是关键

    对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工作,要始终坚持科学、规范、系统的原则,坚持预防性保护、延缓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多管齐下。通过提前制定策略,为地方档案文献遗产提供有针对性的保护方式,做好前瞻性和预防性工作;通过设立特藏库、优化库房环境、抢救修复破损档案等手段延长档案寿命;通过缩微技术、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开展汇编等工作降低档案原件使用频率,避免因使用过度而造成损坏。

    中心一方面通过建立丝绸档案特藏室、定制樟木板排架、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等措施改善丝绸档案保管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丝绸档案数字化,除了对纸质丝绸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外,还运用摄影等方式对大幅样本档案进行数字化拍摄。中心还专程前往陕西省档案局、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单位学习档案字迹褪变修复技术、丝绸织物的保护和修复技术等,并与高校合作开展了“丝绸样本档案纳米技术保护”“苏州丝绸百年纹样档案公共数据平台”等科研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四)有效管档,宏观监督定格局

    如果说对档案文献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修复都是落到实处的微观处理,那么对档案文献遗产的监督管理则是更高层面的宏观把控,决定了保护的方向、高度和格局。对于地方档案文献遗产来说,监管工作可以由地方政府来牵头,以引起各相关部门的重视,获得其更有力的配合,但具体执行者通常还是对档案文献遗产情况更为了解的地方档案部门。比如关于侨批档案的保护,广东省政府牵头,专门出台了《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为侨批档案的保护提供了制度遵循。

    为推动丝绸档案保护,苏州专门成立了世界文献遗产苏州丝绸档案保护监管中心,旨在对丝绸档案相关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并且通过开展学术研究探寻更好保护丝绸档案文献遗产的方法。中心还出台了《丝绸档案征集专项经费使用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相关工作的合法、合规、合理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开发

    档案文献遗产的最终价值在于利用。合理有效的开发形式可以使地方档案文献遗产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一)创新输出形式,激活档案能量

    档案工作者应积极拓宽思维,创新地方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形式,最大限度地激活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

    在开发利用丝绸档案时,中心兼顾内容的知识性与形式的创新性。比如,2018年中心编写的一套面向青少年群体的《档案伴我成长》系列丛书,以档案文献遗产等历史文化知识为主题,配以轻松有趣的图文解说,通过游戏书的设计吸引读者兴趣,丛书内页还印有中心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引导读者上传自己的游戏作品、创意、意见建议等,在中心和读者之间搭建起了沟通对话的桥梁,形成了双向互动。装帧风格上结合卡通形象设计,契合青少年审美,为读者提供了由“阅读”到“悦读”的体验,获得读者的喜爱与好评。

    (二)开辟多元合作渠道,形成开发合力

    地方档案文献遗产内容的多样性决定其开发工作仅靠保管单位是远远不够的。地方档案部门应当积极开辟多元合作渠道,力求多角度、深层次地对地方档案文献遗产进行开发。以此理念为引导,近年来,中心开启了多方合作开发的新模式。一是借力专家,获取专业指导和建议。中心积极组建了中国丝绸档案馆专家库,多次组织召开世界记忆项目国际研讨会、中国丝绸档案馆征集实物专家鉴定评估会等,为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总结经验。二是借力高校,为档案开发注入活力。近年来,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助力丝绸档案的开发利用,取得良好成效。三是借力企业,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中心充分借助企业的生产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和专业生产设备等,建立了18家苏州传统丝绸样本档案传承与恢复基地,恢复了部分馆藏的濒危传统丝绸品种及其工艺,并开发出一系列丝绸新品投入市场,发挥出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经济价值。

    (三)搭建可持续发展平台,把准时代脉搏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档案工作者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档案开发工作,为档案开发工作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为此,中心建立了江苏省丝绸文化研究中心和丝绸档案文化研究中心,为丝绸档案和丝绸文化研究提供了专业平台。2018年,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在苏州成立,成为世界记忆项目、文化遗产保护推广的平台。更值得期待的是,自2013年开始筹建的全国唯一一家丝绸专业档案馆——中国丝绸档案馆预计今年开馆,将成为丝绸档案开发利用以及丝绸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专业平台。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2月14日 总第3792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