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各地动态

台江县:用好红色资源 激发奋进力量

作者:台江县档案馆

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2022-03-24 星期四

    中国档案资讯网讯 红色档案资源是最鲜活、最珍贵的党史教材。近年来,贵州省台江县深入挖掘、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课堂”,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优秀模范成为党史“教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党员党性锤炼见行见效。

擦亮红色地标 建强红色教育“主阵地”

    红军长征两次经过台江县,到达偏寨、塘坝、施洞口一带,且红军总政治部在偏寨驻扎休整,留下了军委纵队驻地旧址、红军渡口、红军路等革命遗址以及马鞍、马灯、红军标语等革命文物。

    台江县发挥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的优势,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围绕中央红军纵队驻地旧址修复保护,建立红色教育阵地。

    按照“一馆(红军过苗疆偏寨陈列馆)、两寨(偏寨村、长滩村)、一镇(施洞古镇)、一路(偏寨村至小河村猫坡,施洞→偏寨→长滩→县城红军长征路)”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台江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历史(古镇)文化优势,实施红色战斗堡垒建强工程,把偏寨村建设成为红色引领,融合绿色生态、苗族特色、古镇古色为一体的红色美丽示范村庄,争创省级党性教育示范基地。

    同时,将县烈士陵园等红色遗址列为“红色地标”,通过增设红色标志、广泛宣传报道、常态化开展查看保护、组织群众性宣传等方式,放大红色遗址地标效应,让身边的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成为现场教学的“第二课堂”,不断提升现场教学点课程质量。

深挖红色资源 备足红色教育“活教材”

    红军进入台江后涌现出了台江人民为红军带路、为红军修路、为红军搭浮桥、保护红军标语、祖孙四代祭红军坟等动人故事。

    “1934年红军长征途经翁脚村,一名小红军与土匪激战不幸牺牲,我爷爷把他安葬在这小坡上,嘱咐我们张家世世代代守好红军墓……”这是方召巫脚交红军墓的故事。

    “很多苗族群众扛出木料,送来门板,挑来箩筐,有的连石磨也扛出来了,纷纷来支援红军。船工张荡东等数十人跳下寒冷刺骨的江水里,与红军战士肩并肩共搭浮桥。只半天功夫,三座一两百米的浮桥很快搭成……”这是施洞镇偏寨村石家寨石定录讲述的石家往事。

    台江县深入挖掘身边的红色故事,结合当前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加大对珍贵、重要历史档案,特别是红色档案文献史料、实物档案的征集力度。

    由县档案馆牵头,组织人员力量赴周边县市收集整理红军长征时期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行居台江、红六军团转战台江、红一方面军分左右两路纵队转战台江、红军在台江执行民族政策、台江各族人民拥护红军等重要史实档案资料167份、实物档案20余件、红色故事28个,进一步丰富了台江红色档案内容,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鲜活的教材。

用好红色老人 激活红色教育“正能量”

    “敌人越来搞破坏,我们越要干成!炸坏这座桥,我们就修通那座桥。敌人白天炸,我们就晚上修,敌人能炸,我们就能修,现在回想起来,仍无法忘记……”台拱街道邀请参加过朝鲜志愿军的邰昌和老人讲述他作为一名铁道兵的峥嵘岁月,并将各种荣誉证书、纪念章展示给听众。

    “我的父亲是一名抗美援朝红军战士,他去打仗的时候我都还不记事呢,他是我心中的英雄……”排羊乡邀请抗美援朝战士后代王胜智在村活动室为大家讲述他父亲的故事,激励全乡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奋力担当作为。

    像他们这样的老人,是一部“行走的党史”,他们在田间地头、长廊凉亭、农家院落向群众讲述党史故事,把党的历史传遍万家。

    台江县充分发挥“红色老人”的优势,将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加入党史宣讲团,让他们成为党史“教师”,切实以“身边事”增强说服力,把“小故事”讲出感染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将“眼前事”干出号召力。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