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建设绿色档案馆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北京市通州区档案馆新馆建设概况

作者:陈美含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3-31 星期四

    以城市发展为契机,北京市通州区档案馆新馆建设积极发掘地域特色,按照国家最高等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进行设计,融合运用“科技、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理念和技术措施,实现了“理念先进、技术引领”的整体目标。

工程总体情况

    通州区档案馆新馆建筑总规模约4.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约3.2万平方米、地下约1.4万平方米,地上8层、地下2层。馆内功能区包括档案库房、档案馆技术用房、档案服务大厅、配套设施等,建筑面积居全市首位。该项目属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库工程之一,已于2021年11月30日破土动工,预计于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指我国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引下,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通州区档案馆新馆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减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积极制定“近零碳排放”策略,努力打造“近零碳排放”综合档案馆。

彰显城市副中心标准、副中心质量、副中心形象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城市副中心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北京市组织编制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提出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彰显人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建设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

    在设计时,通州区档案馆新馆综合考虑了城市副中心标准要求和档案馆功能特点,注重档案安全保存的同时,结合北京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能源。例如各档案库区设计可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并将全年温度控制在16℃至22℃,相对湿度控制在50%±5%。运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等技术,配合节水设备、高效围护结构、高效空调设备和照明器具等设备设施的设计,降低建筑整体的能源需求量,提高建筑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新馆设计还融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室内添加引导标识和配套设施,保持馆内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并在馆内设计观景平台。

    新馆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设计,充分体现了“以最先进理念、最高标准、最好质量、突出绿色引领”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要求。

“近零碳排放”策略助力新馆建设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档案馆库建设与管理,开展综合档案馆绿色档案馆自评工作,着力开展超低能耗档案馆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通州区档案馆新馆不仅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还以建设超低能耗档案馆、近零碳排放档案馆为更高目标,制定了符合实际情况的“近零碳排放”策略,包括加强新馆的气密性处理,外门窗与主体之间的缝隙用保温材料满填等;采用地源热泵机组和全热交换率不低于70%的高效热回收系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建筑本身碳排放量,同时结合周边的绿化空间进行碳汇,建设对环境产生正面影响以及降碳的建筑。结合《“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档案馆库建设与管理的要求,这些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项目设计、建造、运营的“前、中、后”端整体绿色低碳目标。

    通州区建设近零碳排放的综合档案馆,是推进城市副中心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绿色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州区档案馆新馆设计理念先进,充分考虑档案安全情况,运用绿色低碳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营造健康绿色环境,为城市副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也为绿色低碳档案馆建设提供了示范案例。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3月31日 总第3811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