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各地动态

山东临朐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档案” 搭建服务乡村振兴“大舞台”

作者:马胜全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9-19 星期一

    本报讯 前不久,在山东省临朐县举办的第二届传统工艺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东镇沂山祭仪、临朐手绘年画、周姑戏、红丝砚制作技艺等50余项非遗项目集体亮相,100余位手工艺人开展技艺推介和展示活动,共展出20个门类5000余件非遗作品,让广大市民群众在参观、体验和消费中真切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这是近年来临朐县通过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大力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服务全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临朐县地处沂蒙山革命老区,素有“书画之乡”“小戏之乡”“观赏石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全国文化模范县,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硕,共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17项,有代表性传承人139人。近年来,临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启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普查与档案数据库建设工程,制定出台《关于鼓励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创新和发展。为此,县文化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对全县列入名录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普查记录;在此基础上,按照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类别逐项建立档案,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基本信息、分布区域、传承谱系、主要价值、生存现状、保护责任单位、保护计划与措施等。临朐县对整理形成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档案数据库,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齐全完整、真实可靠、系统规范、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通过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深入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临朐县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展销与体验相融,打造“非遗+展会”“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乡村振兴”模式,让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档案”,搭建起服务乡村振兴的“大舞台”。据悉,国家级非遗项目东镇沂山祭仪表演,已成为国家5A级景区沂山文化游中的标志性节目;新创作的省级非遗项目周姑戏剧目《淌水崖》,受邀走进央视戏曲频道《最佳拍档》节目;目前全县已建立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75处,累计培养非遗人才3万余人;拥有非遗产业项目60余个,累计研发非遗文化创意产品11个系列、1000余种,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年人均增收4万余元;建成非遗特色村40余个,带动6000多农民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非遗传承的“三赢”。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9月19日 总第3885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