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档案事业发展与国家独立稳定紧密相连

——拉脱维亚国家档案馆概览

作者:赵欣萍 编译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6-05 星期一

    拉脱维亚共和国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环境优美,风景如画,首都里加被称为“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和“北方巴黎”。悠久的国家历史和独立的民族意识推动拉脱维亚较早地开启了近代档案事业。从1919年成立国家历史档案馆开始,该国档案事业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

    拉脱维亚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多次成为大国争斗的焦点。13世纪到20世纪间,接连处于德国、瑞典、波兰立陶宛王国和沙皇俄国等的统治下。尽管如此,拉脱维亚人保留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独立的民族身份,这一点也反映在拉脱维亚档案馆的建立发展之中。

    拉脱维亚国家档案事业与国家独立密切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拉脱维亚带来了独立的契机,其于1918年11月18日成立了独立的共和国。1919年8月,拉脱维亚共和国内阁决定建立国家历史档案馆,这是拉脱维亚成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档案馆,标志着该国近代档案事业的开端。从时间上可以看出,国家历史档案馆的建立只是稍晚于国家独立,这反映出拉脱维亚对档案事业的看重。

    1924年,拉脱维亚国家历史档案馆更名为国家档案馆。根据1932年的一项法令,从1935年到1940年,国家档案馆不仅接收中央政府的档案,还接收了拉脱维亚197个地区的档案。

    1940年8月,根据苏拉双边友好协议,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加入苏联,拉脱维亚国家档案事业随即进入苏联时期。苏联档案事业管理模式深刻影响了拉脱维亚。并入苏联后,拉脱维亚国家档案馆更名为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央国家档案馆,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1941年,拉脱维亚的所有档案资料被纳入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档案馆隶属于苏联档案管理总局。

    1941至1945年间,拉脱维亚被德国侵占。1941年6月,当德国军队进入拉脱维亚境内时,国家档案馆的部分机密文件连同17名档案工作人员被带到俄罗斯的契卡洛夫(今俄罗斯奥伦堡),一直到二战结束后,这些文件才逐渐回到拉脱维亚。1941年7月到11月,留在拉脱维亚的档案被封存。1941年11月,档案馆再次更名为国家档案馆。此时馆内保存了两部分档案:一是从13世纪至1918年11月18日的档案;二是1940年拉脱维亚共和国时期的档案。1944年,档案馆更名为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央国家档案馆,此时已经有规范的文件查阅手续。

    1962年,苏联时期的文件从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央国家档案馆中分离出来,档案馆更名为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央国家历史档案馆。1991年8月,拉脱维亚脱离苏联。档案馆更名为拉脱维亚国家历史档案馆,起初隶属于司法部,后划归文化部。

    2011年,拉脱维亚进行档案机构改革,整合了拉脱维亚国家历史档案馆、拉脱维亚国家档案馆、拉脱维亚国家音像档案馆、国家人事档案馆和11个区域国家档案馆,统称国家档案馆,由拉脱维亚档案管理局进行管理,隶属文化部。各档案馆在职能上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拉脱维亚国家档案事业体系。

    从拉脱维亚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档案事业建立发展与国家独立稳定之间的密切关系。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6月1日 总第399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