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乘浩荡齐风 听鲁韵新声

——山东省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掠影

作者:实习记者 玄甲轩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12-22 星期五

    走进案卷盈积的库房,遴选、整理一件件齐鲁红色档案;来到机房监控室,登录“在鲁查档”平台,在鼠标的一次次点击下精准触达每一位查档者的用档需求;步入档案保护中心,在笔、刷、锥、镊等工具的配合下,修复一件件记录山东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北海银行档案……这是在山东省档案馆内,用镜头捕捉到的兰台光影。

    近年来,山东省档案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着眼全省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奏响了一曲曲昂扬奋进的鲁档之歌。

“故纸堆”中精磨细研 深耕深挖红色资源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行走在蒙山沂水间,处处传唱着红色歌谣。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沂蒙精神专题档案汇编》是今年山东省档案馆推出的一部重头戏。依托馆藏14.2万件红色档案,选编几册图书本不难。但是,省档案馆采用“编研开发一体化”的形式,立足省市县三级联动,带动临沂、淄博等7家地市级档案馆和全省15家县级档案馆共同参与到该书的编撰中。如此一来,不仅要筛选整理海量的档案,还要对各地提交的档案资料逐一进行考订核实,这无异于“自找苦吃”。

    编研过程也可谓困难重重。是1948年还是1949年?结合内容和印章等信息判断,一件标注为1949年的《关于扩大地方武装工作的意见》的成文时间似乎立不住脚。为此,省档案馆先后3次与报送单位——沂水县档案馆沟通确认,并调阅了馆藏全部鲁中南相关档案资料。县档案馆也专门召开了两次会议,还拜访了一位退休的老馆长。正是本着这样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个个“1949年”被校订为“1948年”,150余件2563页承载着“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的珍贵红色档案文献被挖掘出来,成为解读宣传沂蒙精神的生动教材,应邀在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红色文化论坛上首发。

    与此同时,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组织开展“品读红色档案、弘扬沂蒙精神”全省联动主题读档活动,摄制25集《读档》系列短视频,在学习强国、齐鲁壹点等平台播放,浏览量已超百万。此外,还精心制作了书签、布袋等文创产品。

    沂蒙精神,诞生于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对此高度评价,称“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近年来,省档案馆扎实推进《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工程,推动完成13个专题35册抗战档案图书编纂。

    “我们认为,抗战档案汇编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现在世界各国开展的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研究都以面世的档案资料为基础,其中日本公布的档案数量最多,一些不利于他们的档案并没有公之于众。所以,我们出版档案资料汇编,更是一项掌握历史研究发言权的工作,是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则要继续深入挖掘档案资源,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省档案馆编研处处长陈孟继对此深有感触。

    此外,开展“品读红色档案、追忆百年党史”大型党史诵读活动,编写《齐鲁文库·红色文献编》,出版《档案里的山东红色记忆》,编撰《海外藏黄河舆图集》《山东黄河记忆》《山东黄河映像》等黄河档案图书,拍摄百集微纪录片《光耀齐鲁》、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百年》……这些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的编研成果借助浩浩长风传播弥远。

资政服务为大局 高效查档暖民心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历来是档案工作的职责使命所在。省档案馆始终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服务工作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他们编报的《档案资政参考》刊物是发挥资政功能的一把“金钥匙”,多次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如,为服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集中编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理论成果”“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等专题;配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压减支出、保障民生的政策要求,梳理编报了党在革命历史时期厉行节约、带头“过紧日子”的宝贵经验参考。

    档案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助推器”。他们积极畅通现场和网络两种查档途径,多措并举整合全省档案信息数字资源,努力打造切合人民群众需要的高水平档案和政务信息查询服务平台。

    “昨晚申请的,今天就办理了,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查询方便、寄送快捷,感谢学校老师的帮助。”这些来自高校档案查询利用平台的留言中,高效、快速、便捷等词汇一次又一次刷屏。该平台由省档案馆联合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档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共建,是省内唯一的高校档案服务平台。

    过去,如果需要成绩单、学籍卡等证明材料,查档者需携带个人身份证件进行现场核验。如今,平台引入大数据审验,不但提高了审核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依法依规用档提供了坚实保障,“不用跑,即可查档”变得轻而易举。目前,该平台已接入19所高校,为万余人提供了服务。

    为更好满足群众线下查档需求,省档案馆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服务。上了年纪或身体有特殊情况的查档者怎么查?——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优先办理。已到下班时间但尚未办好怎么办?——推出延时服务,实行窗口值班。查档携带材料不全该如何解决?——实行容缺受理,确保先用后补。

    5年来,省档案馆共为6.4万人提供档案服务,调阅档案13.9万卷23.8万件,提供档案复制件49.7万页。一面面锦旗、一条条留言、一句句感谢,背后是一个个暖心的故事、一次次实打实的为民服务。

信息化引领“六级联动” 数字化助推馆室建设

    数字化工作用房和自助查档区高标准建成,档案数据在线接收管理全面推行,越来越多的纸质档案经过了数字化转变……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信息技术处副处长刘虎在工作日志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在验收过程中,我们发现,平阴县打造的‘15分钟档案利用服务圈’很有特色,值得推广。”这个“服务圈”有针对性地选择设备、人员等条件较好的村庄,并以此为中心点,辐射周边15分钟以内路程的村,让全县群众都能便捷享受档案服务。他提到的“验收”指的是平阴县档案馆承担的“六级联动”试点工作,这是山东省广泛开展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联动”工作的一个缩影。

    “六级联动”的出发点,是推动档案在线查询利用服务向基层延伸,让档案工作更好服务基层群众和社会治理。为此,省档案馆分别制定了市级和县级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依托与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对接的“在鲁查档”平台,在县(区)档案馆、行政服务中心、政府重点涉农部门、各乡镇(街道)、试点村(社区)设立档案查询专区,助力实现“网上申请、远程办理、就近出证”的异地、跨馆、在线查阅利用。

    目前,“在鲁查档”服务平台已接入档案馆(室)3272家,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高校档案馆、城建档案馆等各级各类档案馆185家,市直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各级档案室3087家。“六级联动”的有力推进,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造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样板,为档案事业发展贡献了山东方案。

    另一项数据也同样亮眼。作为全国首家建成“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和“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的省级综合档案馆,他们坚持示范引领,在全省指导建成“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12家,“国家级数字档案馆”31家,高水平数字档案馆总数位居全国第二。指导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3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另外,“山东省示范数字档案室”创建活动,是全国唯一由档案部门与大数据部门联合组织并被省委、省政府批准列入创建示范活动目录的项目。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成为了山东档案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此外,他们积极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照片档案和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率达100%,文书档案数字化率达95%。建成省级电子文件(档案)容灾备份中心,已接收管理222家单位备份数据,省、市、县三级档案馆备份率达到100%。汇总归集28万条全省革命历史红色档案资源目录数据、63万条“黄河故事”山东篇章专题档案资源目录数据、11万条经略海洋档案资源目录数据,并分别建立数据库。

守护民族记忆 培养工匠人才

    2023年6月2日,山东大学知新楼内,一场题为“灾后档案的抢救和修复技术”的专题讲座正在进行。

    “档案修复工作非常考验耐心,有时候一天连一页档案都修复不了。但经过修复、脱酸处理后的档案,保存200年完全没有问题。我们不仅仅是在抢救发黄发霉的档案,更是留存国家和民族记忆。”

    说这段话的是主讲人孙洪鲁,曾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山东省科技进步奖,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作为一名浸润在档案保护技术领域长达45年的“老档案人”,他参与过“5·12”汶川大地震北川档案、舟曲泥石流损毁档案、海南水灾破损档案、河南大水灾受损档案、北京特大暴雨损坏档案的抢救和修复工作。

    去年,他又有一项新的荣誉加身——“国家级档案专家”。为此,省档案馆专门成立了国家级档案专家领军人才工作室——孙洪鲁工作室。走进工作室,自动无水喷涂档案脱酸机、多功能档案修复台、真空充氮密封机等一件件设备联袂为破损档案洗去岁月的留痕。

    孙洪鲁指了指桌上的一瓶液体,“我们研制的这种无水纳米脱酸液脱酸剂运用了纳米材料技术,由1微米降到了30纳米。此外,我们的脱酸液用量少、白粉(残留未反应脱酸剂)少、价钱更便宜。要知道,脱酸技术在西方已经运用了70多年,我国最近十几年才开始应用。”

    今年,他作为评委参与了“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全省档案修裱技能竞赛,该赛事已成功举办三届。竞赛注重对修裱理论知识、技能实操和团体综合能力的考察,赛前分级举办基本技能基础班和提升班,累计对来自省内各档案馆、机关、高校、企业等单位的1100余人进行系统培训。高素质专业化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省档案馆还专门印发《“十四五”山东省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山东省档案馆档案工作专家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强档工程”,积极组织申报国家档案局优秀科研项目,评选山东省档案优秀科技成果奖等。全国档案系统“三支人才队伍”名单中,山东共有53人,其中,省档案馆就有15人。

    除此之外,他们持续加强业务建设,成果丰硕。制定《山东省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山东省档案馆档案保护与开发专项规划(2021—2025)》等,为档案事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印发《关于加强全省重大活动和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的通知》,选派专人参与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等。联合做好“让党旗永远飘扬——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奋进的山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等展览筹备和档案征集工作。深入省司法厅、省生态环境厅等58家单位,对律师资格档案、环境监测档案等20余种专业档案进行指导服务,为档案移交奠定良好基础。

    特藏室内,陈孟继和其他“编书匠”们还在翻阅着红色档案,他们要在2025年前完成《抗日战争档案汇编》(山东卷)百余册图书的编纂。系统维护室内,刘虎一边登录“在鲁查档”平台,一边帮助电话另一头的济南市历下区档案馆解决在开展“六级联动”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档案保护中心内,孙洪鲁正同档案保护处人员围绕刚刚获批的纸质档案持续保护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进行热烈讨论。山东档案事业何以高质量发展?答案有很多很多。或许,每一位山东兰台人的默默付出、平凡坚守就是最好的答案。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2月21日 总第4075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