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研究会 > 影像论坛

拍世博,是我的骄傲 ――纪念世博两周年随想

作者:格日乐

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2014-07-09 星期三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每天大约有几十万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顶着酷暑排着长队,一睹盛会芳容。上海世博会在10月底闭幕后,除中国馆等几个主要场馆保存外,大部分场馆将会拆除。为了留下这珍贵的历史记忆,9月,由国家档案工作者摄影研究会组织,从全国档案系统选拔出10位优秀摄影师,开展了为期10天的“档案记录世博,展示盛会风采”的纪实摄影活动。

    我非常有幸地作为中国西部,并且是十人中唯一女性摄影师,参加了此次用镜头记录世博的重大活动。经过10天的奋战,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录了世博园中的场馆雄姿、馆内展陈、文化活动、文明服务等方方面面,为世博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照片资料。我们拍摄的两万多幅世博作品被上海市档案馆永久收藏,并且颁发了无偿捐赠收藏证书。10月28日上海市档案馆配合世博闭幕,举行了“档案记录世博,展示盛会风采”精品摄影展,并且在全国巡回展览。

    这是一次令我非常难忘、更是值得骄傲自豪的经历。百年盛事世博,展现的是世界的浓缩,是世界各国的文化、文明、艺术和创造性的大展示,更集中体现了“同一个地球,天下一家”的世博主题。中国的老百姓不出国门,便可看遍世界,的确让人震撼!

    从5月1日到10月底,184天,246个国家,从春天的耕耘到秋季的收获,园区面积为5.28平方公里,分五个区域(A、B、C、D、E),参观人数竟达7308万,平均每天40万。我作为一名世博亲历者,用手中的镜头,像战士打仗一样,横扫园内一切可以入境的画面,定格、凝固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最最难忘的是我第一天的拍摄,整个世博园都被热浪席卷着,除了娇阳,就是人山人海,人们都像在笼屉里被蒸着一样,一直被汗水浸泡着。我们从中国馆拍起,在中国馆前拍了开镜的合影照片,中国档案报在头版用半幅刊登了这令我们永生难忘的标志图片。我们每个人都背着十几公斤重的设备器材大包,提着像机、脚架,不停地走、不停地拍,为找角度,还要爬上爬下。为节省时间中午大家只吃了一碗拉面,便又迅速开战,在A区拍了整整一天。

    到了晚上,整整走了一天的双脚疼得再也走不动了,只要落地就像刀扎一样,最后连地都不敢碰了,我无语了!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九天的拍摄我该怎么熬过?

    可是第二天我照样爬起来,背起行装又出发。特别是当我看着为参观某一馆而奔跑或排队长达六、七个小时的“执着”的人们时,我珍惜自己有VIP “媒体保障通行证”的优厚待遇,可以畅行无阻地穿行于各个场馆间,于是我又鼓足勇气,绝不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

    当世博园还在黎明的宁静时,我们就已进入园内,像太空人一样穿越着各个“国家”,拍摄着场馆的外貌,领略着异域的景致,足迹和汗滴洒遍园内的每个地方。当夜幕降临,参观的人群渐渐离去时,我们仍然在捕捉五光十色霓虹灯下各个场馆美仑美焕的雄姿。

    我们每天都是这样早出晚归,连续作战,早点是在去园区的车上吃,有时一天只吃一顿快餐或汉堡,为的是要节省时间多去拍片。我们也摸出了规律,加快了拍摄速度,刚开始一天一个区也拍不完,到后来一天能跑五个区(从浦东到浦西)。前几天是战高温,身上起满了水泡和疖子,整个人都浮肿着,被热得晕晕呼呼的,感觉随时会晕倒。后五天却是斗雷雨,我们在雨中仍是不停的拍。因怕背在身上的设备淋湿,和清洁工要了一些很大的装垃圾的黑色塑料袋,捅个窟窿从头上戴在身上,垃圾袋非常难闻的气味,令人作讴,但是为了不失时机的多拍,拍上最精彩的,拍雨中的倒影、雨中的色采、流动着的缤纷的雨伞,等一道道亮丽的景致,早忘记了难闻的气味!其实越是经历着不易,越能感觉到美好,我们是越拍越有感情了!

    在最后的半天,是给我们放假自由活动的时间,我想上海以后还能再来,可百年世博是不可以再来的, 我要利用这最后半天再多拍些镜头。于是又打车和广西的张小宁老师赶到世博园,从浦西到浦东,抓紧一切时间不停的拍,直到夜色阑珊、人潮终于退却时,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世博园。

    整整十天的拍摄,我们终于取得了成功。上海市档案局在外滩新馆举行了“档案记录上海世博”摄影作品捐赠仪式,大厅里的投影仪不停地播放着我们十人的世博作品,还有好多媒体记者进行采访。我们骄傲、自豪的像打了胜仗归来的战士一样,激动地雀跃着。这是我们档案人向世博交上的一份用镜头记录世博的完美答卷。

    当我在电视机前观看世博胜利闭幕实况直播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因为我们是成功世博的参与者、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正如世博组委会主席蓝峰所讲:“世博是世界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是上海的成功。”那么,我也要大声地说:世博也是我们档案人的成功!

 
 
责任编辑:李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