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交流 > 业务园地

村级档案:记录农村变迁 延伸乡村记忆

作者:孙吉晶

来源:宁波日报

2018-11-15 星期四

    村庄档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记录乡愁的记忆载体。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际上是结合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赋予美丽乡村新的内涵。而围绕经济建设、生态环境、文化产业、红色教育、民风民俗等乡村特色,采集完善美丽乡村档案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宁海县在每个乡镇、街道选择3个村作为首批美丽乡村档案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补齐农村档案管理短板,取得了一定成效。该县还将每年4月定为“档案推进月”,推动村级档案整理工作由点带面,逐步推进,使首批美丽乡村档案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能够真正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用先进档案文化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挖掘历史文化 讲好乡村故事

    岔路镇湖头村是葛洪后裔聚居地,建村历史悠久、文脉纵深。湖头葛姓始祖葛洪于晋成帝咸和元年(326年)复归大洪山学士坪修道炼丹十余年,次子葛勋留居西洋,在此落籍生根,代代繁衍,成就了今天庞大的葛氏家族。

    “宗谱是我们寻根的依据。”湖头村文书兼档案管理员葛荣法说,葛氏家族最兴旺的时期在宋朝,天一阁收录的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十六日颁发的《宋徽宗御敕》写道:“敕封葛氏宗族:宁海大通宣威府……”正是这道“圣旨”,确立了湖头村葛洪后裔的官方地位。如今,“大通宣威府”5个宋徽宗手书大字,成为湖头村文化礼堂的招牌。

    以前农村没有档案的概念,宗族家谱是最重要的历史印记。“村里宗谱曾保存在威望最高的长辈家中,代代留存,很可惜在‘文革’时期,很多更早一些的史料都流失了。”葛荣法说。

    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湖头村搜寻档案中的历史记忆,深入挖掘葛洪文化内涵,打造葛洪养生福地,并建造了葛洪纪念馆,详细讲述葛洪事迹及其历史贡献。不少葛洪留存的经典著作陈列在内,其中有一本叫作《肘后卒救方》的医书,1600多年后的今天,该书的很多药方依然被奉为经典。

    为保存古村落历史风貌,宁海县档案局的“宁海古村落”微视档拍摄组也深入湖头,为村庄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录。

    岔路镇梅花村的前身是白岭根村。1947年1月28日、29日,中共浙东工委在白岭根村葛希曾家里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梅花村会议”。这次会议为浙东和台属党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浙东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去年,恰逢“梅花村会议”召开70周年。梅花村翻修了会议旧址,把实物与资料收集整理后,设立梅花村会议纪念馆,馆内设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梅花村会议专题展”“梅花村会议书画藏品展”“农耕生活用具展”等展厅,保存着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实物陈列,重温梅花村会议场景,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梅花村是宁海人初心开始的地方,革命前辈的事迹不能被遗忘,档案让这段历史记忆重启,被更多人了解和铭记。”岔路镇党委书记葛欢善说。

    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诵读一段党章、再忆一段峥嵘岁月……如今,一批批党员干部来到梅花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革命精神永续流传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今年以来,每天都有人到这里开展学习活动。”村党支部书记杨良照说。

服务民生 解决现实难题

    “要是没有这些档案,好多事情将查无实据,根本没办法解决。”跃龙街道凌塘村文书王佳宽表示,特别是涉及重大项目政策处理、土地征用,通常会面临权属纠纷、界址纠纷等各种复杂情况,必须要从原始记录上去寻找解决办法。

    凌塘村历来重视档案管理,尽管1988年宁海“7•30”洪灾发生时,村内部分档案被毁,但后来经过再次征集整理,该村重新留存了许多资料。

    档案为村所留,更为村所用。2006年,甬台温铁路建设时,凌塘村有部分土地被划入征迁范围,但由于施工所用的石渣倾倒在土地上,分不清土地边界,导致村民之间因土地面积、分界线起了纠纷。“当时有村民到村里来反映,我们直接翻出了相关的土地凭证,事情一下子就一清二楚了。”王佳宽说,村级档案中大量的土地承包合同、协议书、户籍等作为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和凭证,可以有力化解干群之间、群众之间的纠纷和矛盾隐患。

    2009年,凌塘村新建办公楼,在规划时专门配备了一间档案室用来保管档案。“我们村成为全县最早一批拥有档案室的村,正是因为意识到了档案的重要性。”王佳宽自豪地说。

    “农村档案规范化建设更全面地把农村工作中的资料完整地保留下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完善的资料参考,既能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又能促进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跃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金益说。为切实提高村干部和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2017年,街道专门组织街道干部、村主职干部和文书等人员召开档案工作会议,并专门制定了《跃龙街道村(社)档案管理办法》,凌塘作为首批美丽乡村档案规范化建设的试点单位,严格按照标准推进建设,再以试点辐射到全街道。

    在宁海,村级档案建设愈来愈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

    全县363个建制村全部配备档案管理网格员。在村级事务管理方面,县纪委和县档案局联合制定《宁海县农村小微权力36条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规定,加强档案管理。

    “人在格上、事在网中、全时服务”,每个村档案管理人员基本到位。在此基础上,由县农林局牵头,各乡镇、街道配合,测绘服务公司负责收集、整理,县档案局监管和指导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档案工作有序推进。据测绘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反馈,今年8月将进入档案整理阶段。此外,农村股改档案完成移交进馆工作,共形成1335卷的股改档案。

影像全覆盖 增加档案元素

    近年来,宁海以“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有序推进“千村档案”建设。宁海把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主阵地,挖掘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各类文字记载、图片得以保存。该县还对照《村落历史文化信息资源建档框架》,借鉴德清和安吉县“千村档案”建设工作经验,结合宁海记忆工程、美丽乡村影像全覆盖等工作,记录村落环境、历史要素、村落建筑、民俗文化等资料,目前已完成9个村的收集、著录工作,共形成“一村一档”数据条目305条、附件2461件、总容量30GB的“千村档案”数据库。

    开展美丽乡村影像全覆盖工作,宁海落实征集经费,征集全县所有建制村及其自然村的全景照片,总容量6GB;同时制作“古村落微视档”,对传统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进行微视档拍摄,每个视频时长5分钟到8分钟,目前已对湖头村、许民村等22个村完成“微视档”拍摄制作,村村建立360度全景式航拍影像档案,已收集1.6万张照片、94GB影像资料;开展“五水共治”口述档案制作,20位口述人从决策层、执行层、受益层三个层面记录“五水共治”,共形成时长达1631分钟的口述声像资料、13分钟“微视档”和20余万字的口述档案编研书籍《清水淌进百姓生活》。海头村档案室自1995年以来的村级档案都有归档、存档,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档案室。村文书谢时富说,海头村各种活动比较多,海头菊花节、党建记忆馆等声像档案也有收集、电子储存。

    宁海县档案局相关人士表示,当前一些有条件的村已专门设置了档案室,为档案安全保管提供了保障,但仍有部分村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部分村干部和村民缺乏主动利用档案服务经济发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缺乏及时归档意识,导致许多有价值的材料丢失。另外,专业管理人员不足、档案知识薄弱、业务素质不够也制约了档案规范化管理。

    因此,借“档案推进月”活动,各乡镇街道要建成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保管安全、利用便捷的村级综合档案室,设立村级档案查阅窗口,不断提高村级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