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档案馆

渤海湾畔的一颗明珠

——记河北省秦皇岛市档案馆

作者:孙 昊  王 潮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4-09-05 星期五

照片说明:秦皇岛市档案馆外景

    秦皇岛,这座全国唯一以帝王名号命名的城市,依山面海,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夏都”“长城滨海画廊”和“京津后花园”等美誉闻名遐迩。

    在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主城区,有一座五边形的建筑格外显眼,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绿树红花之间。这就是承载了秦皇岛3000年历史与文明的秦皇岛市档案馆。

    秦皇岛市档案馆成立于1958年,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座城市的档案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实现“多功能、现代化、全国一流档案馆”奋斗目标,一路走来,一路收获,先后荣获“国家一级档案馆”“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全市文明单位标兵”等多项殊荣。

    坐落于现址的秦皇岛市档案馆2008年启动建设,2010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档案馆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楼体10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严格按照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中“市级一类档案馆”标准设计建设。

    档案馆大楼外观庄重大方,楼体正面两侧的“中国档案”行业徽标和“秦皇岛档案”标志铜制浮雕古朴凝重又不失现代气息,档案神韵油然而生。外部钻石五边形和内部稳定三边形设计不但使建筑结构安全稳固,更以其独特的审美与理念成为秦皇岛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为满足档案馆现代化功能需要和“五位一体”服务要求,档案馆档案库区、对外服务区和办公及技术用房各占面积三分之一左右。利用大厅、展览大厅、档案珍品库、中枢机房等一应俱全。档案库房内部,还将不同库房的地面、墙壁、装具等进行了不同的色彩搭配,使原本死板枯燥的库区变成了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

    为保证档案安全,秦皇岛市档案馆除在选址上远离有化学、粉尘、电磁污染源外,还配备了现代化设施设备,切实满足了档案“八防”需要。防盗方面,全馆实现了全方位电子监控,库区用红外及微波监控设备;所有库门均具有防火、防盗功能,且采用传统锁具和指纹识别双重门禁技术。防火方面,全馆共配置了细水雾、水喷淋、高压水炮及气体灭火4套消防设备,充分满足了库区、办公区、展览区和技术用房的消防需要。恒温恒湿方面,新馆采用可实现恒温恒湿功能的中央空调,办公区和档案库房、珍藏室均可独立控制温湿度,低碳环保。

    “工作要同硬件匹配!”市档案局馆长杜莲艳在谈到近年来的工作思路时如是说。市档案馆新馆投入使用以来,市档案局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档案局的具体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创新服务机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更新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档案宏观管理更加有力,资源结构更加优化,基础业务更加扎实,社会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成效更加明显。

    创新举措征收并重 馆藏资源建设成果丰硕

    近年来,秦皇岛市档案局馆加大了档案收集力度,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下发了《秦皇岛市档案收集管理办法》,确定了以“整合档案资源,优化馆藏结构”为目标,以“三重档案、地方特色档案和民生档案”为重点的档案收集规划。仅2013年,市档案馆就征集接收了市公证处、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社保局等单位的涉民档案,以大力构建民生档案数据库共享平台。同时征集接收了西港东迁、市级友好往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秦皇岛、全市两会等相关方面的档案,以及以《韩氏家谱》《高氏系谱》、奥运冠军曹磊、秦皇岛南极科考第一人刘志刚、“感动中国”好人郭文香事迹等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档案及其他档案共计1.5万件。此外,为解决馆藏档案信息“滞后”的问题,该馆积极履行政府信息公开场所职责,认真开展公开信息收集工作,共收集整理政府公开信息4200余件。

    2012年,市档案局馆还积极介入、主动服务,对秦皇岛著名玻璃制造企业“耀华”的历史档案开展抢救工作。“耀华”是我国玻璃工业的摇篮,它的历史档案真实记录了我国玻璃工业的发展历程,是秦皇岛市的宝贵财富。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保管条件简陋,这些档案普遍存在字迹模糊,纸张霉烂等现象。为此,市档案局馆经过多方协调,将85个铁皮柜(约3000余卷)的耀华历史档案接收进馆。因受经费、消毒设施不足等因素制约,抢救保护工作一度搁置。2013年,市档案局馆领导班子决定在整理经费无着落的情况下由局馆员工自行进行整理。局馆领导到库房进行摸底调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具体整理方案。在整理过程中,面对霉菌滋生的纸张、到处飞扬的灰尘和难闻刺鼻的气味,局馆领导班子和全体工作人员克服皮肤过敏、咽喉疼痛等多种不适症状,分3批对全部档案进行消毒,并对每一份档案进行重新整理。截至去年,已完成对300多卷耀华历史档案的抢救保护工作。

    关注民生贴近百姓 档案服务利用成绩喜人

    为提升档案利用水平,市档案馆“培树传统利用品牌”与“创新主动利用形式”双措并举,充分发掘档案资源,发挥档案价值,体现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将“死档案”变成了“活宝藏”。2011年,市档案馆以获得市级“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的档案员李京美为典型,培树了档案部门的第一个服务品牌“京美档案 精美帮助”,并在秦皇岛市“市民热线”平台开通了“京美档案”热线电话,在秦皇岛档案网站开通了网上咨询服务。近年来,“京美档案 精美帮助”服务窗口共接待利用者4400余人次,提供档案资料1.5万件次。

    为适应信息化、网络化需要,市档案馆在河北省内率先开展了“秦皇岛数字记忆工程”。对内,市档案馆以“档案数字化”为抓手,2010年实现馆藏全部档案文件级检索,2013年底完成档案数字化620万页;对外,以秦皇岛档案信息网站为窗口,及时发布档案工作新政策、新动态,并开办“永不关门的网上展厅”。

    在开展主动服务中,市档案馆近年来共有《秦皇岛档案》《典读秦皇岛系列丛书》《秦皇岛年鉴·档案事业》等多项编研成果问世;主办、协办了“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秦皇岛城市变化展”“历史的脚印”“换了人间——纪念秦皇岛解放60周年展”等多项档案展览;与东北大学、科技师范学院等高等学府及秦皇岛小记者站、秦皇岛国学研究会等社会机构建立了长期实习、合作关系;与《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等媒体合作开设了市情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专栏。

    市档案馆新馆在设计时预留了常设展厅。2013年,局馆班子研究决定,将常设展览的布展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于同年7月成立了由局馆长任组长的展览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经费、倒排工期,使常设展览的布展工作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为将展览办成独具秦皇岛历史文化特色的精品工程,市档案局馆召开各类策划会、推进会共计23次,邀请文史、布展、市情方面的专家为展览“问诊把脉”。同时,积极与县区、市直重点单位、新闻媒体进行沟通,通过上门交流、发函、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对展览方案进行了5次大修改。在此基础上,由局馆领导带队下县入乡、走村串户,征集珍贵的档案资料和实物档案,力争通过展览将全市的历史亮点、当代成就全面系统地展示给观众。近期,“秦皇岛记忆”大型展览即将开展,该展览将从历史源头、文化根脉等方面全方位展示秦皇岛的发展历史与辉煌成就,让市民通过档案“触摸”历史,在“求识”中培育传统美德,树立爱祖国、爱家乡情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秦皇岛,历史源远流长,位置得天独厚。秦皇岛市档案馆正在争创“最美档案馆”的路上步履矫健,意气风发。沐浴着深化改革的春风,这颗渤海湾畔的明珠必将更加熠熠生辉。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4年9月5日 总第2657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李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