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档案馆

面向大众 传承文化

——记建设中的广州市档案馆

作者:记者  罗京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5-04-20 星期一

广州市档案馆鸟瞰图

    广州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革命先驱孙中山曾与一批革命者发动广州起义,而位于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更是革命名人辈出,毛泽东曾在这里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如今历史人物已逝,历史风云已淡,但曾经的激荡,却给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广州的现在和未来,就建立在过去的成就之上。而那些带着历史印记的档案,静默地承载着广州的过去。

    广州市档案馆是党和国家重要档案保管基地,2012年12月,位于广州大学城中心区西侧的市档案馆新馆一期工程完工,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新馆占地约5.4万平方米,是一座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南、北广场以及西区园林分别是大型雕塑《文明的飞跃》《广州宬》《团团转》《岁月如歌》,其中北广场的雕塑《广州宬》以其独特的构思和创意最为吸引人,它告诉人们,档案馆是一座宝藏,它珍藏着人类的知识、文化及悠久的历史,档案馆具有保护档案和提供利用的功能,这座宝藏等待人们去开掘。

    新馆的外观很像一个档案盒,其VI(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运用了“中国档案”LOGO及叶选平同志的题字元素,使广州市档案馆的品牌形象在视觉表现上统一起来。走进馆内,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设计上加入了档案馆、博物馆以外更多的元素。大堂迎面是金灿灿的“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名人手模以及岭南文化和现代浮雕艺术结合的木雕屏风《今古羊城颂》,两侧是大型国画《岭南春晓》和《南粤春晓木棉红》,令人不由得驻足观看。市档案局馆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新馆以“公共文化资源中心和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为定位,力求建设成为“五馆一体”(集电影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于一体)、体现‘三新二意’(新理念、新技术、新展示,富含档案文化的意义,拓展档案服务的意义)的档案馆。市档案馆周六、周日全天候开放,极具人性化,贴心服务,为的是让所有公众都能想得起、进得来、留得住。记者在这里看到,一期建筑的对外服务区域达5500平方米,包括服务大厅、档案视听室、目录室、阅览室、展览厅、报告厅等,集档案、文化、教育、科研等功能为一体,满足公众查阅档案、参观展览、文化学习、休闲观光等多种需求。过去门庭冷落的档案馆变成了如今繁荣的文化城。

    据了解,广州市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11月26日,2010年被命名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馆藏档案共490个全宗127万卷44万件,此外还有大量实物档案、音像档案、艺术档案等,内容涵盖了清代、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档案,以及反映岭南特色、重大活动的专门档案等。这些资源为开展中小学生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根本保障。

设计前卫,体现节能环保的低碳理念

    广州市档案馆新馆档案库房采用六面体围护结构,双墙中间和天花板、地板均铺设保温材料,使库房成为一个独立的空间,有效阻隔外界的温湿度变化;安装恒温恒湿空调,保证库房的温湿度达到恒定状态;采用集中供冷,节省投资,减少使用维护成本和减少大学城的温室效应。

    结构方面采用粘滞耗能支撑加混凝土框架结构,有效提高了建筑的防震效能;在功能划分方面,保密区(库房)、半保密区(查阅厅)和开放区(展厅)严格区分;在智能化方面,设计了比较先进的设备监控系统、高压细水雾和“烟烙尽”气体消防系统、门禁系统、档案信息发布系统等。这些设计能够保证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

加大投入,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广州市档案馆着力实施国家档案信息化战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文件精神,搞好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落实电子文件的异质、异地备份制度。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强以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市档案馆每年的档案事业经费与2007年以前的基数同比增长了6倍以上。其中,档案信息化专项经费就达到3000多万元。目前,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文件目录已全部实现计算机检索,全部完成开放档案数字化并向公众提供利用。

完善制度,档案利用效益不断提升

    广州市档案馆通过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文件(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收集和查阅利用办法,普及在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文件查阅窗口和网络利用等便民措施。在有公共管理职能的机关档案部门开展信息公开利用工作。积极实施广东省档案局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程项目,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完成广东全省跨馆档案查阅服务系统建设,实现省档案馆和深圳、珠海等11个档案馆的跨馆档案信息的互联互通,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

利用馆藏,档案展览和文化宣传成效显著

    广州市档案馆新馆的一大突出特色是展览展厅面积大,达2466平方米,这为档案展览提供了平台。新馆共设3层展厅,一楼的“新广州好”展厅面积近1000平方米,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型数字展厅,全方位展示广州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城市风貌;二楼为“激情记忆 盛会珍藏——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首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档案展”,充分展示广州亚运会留存的各种载体形态的亚运档案,展示了亚运文化;三楼为“记忆之城——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档案珍藏展”,集中展示了市档案馆300件珍贵馆藏档案,帮助参观者细品档案的独特价值和城市的历史内涵。

    目前,市档案馆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市档案馆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演播楼、名人名馆等将陆续建设起来,我们要面向未来和大众,传承南粤历史文化,更好地发挥档案馆党和国家重要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科研基地、文化旅游资源基地和档案信息利用服务中心、现行文件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三个基地、三个中心”的功能。

    (本文照片由广州市档案馆提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5年4月20日 总第2749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