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先士卒 他将责任扛在肩上

——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档案局馆长刘汉智

作者:王福贵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6-05-20 星期五

    刘汉智,2007年1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档案局馆长。9年来,他始终坚持有为才有位、以为争位的理念,运用独特的管理手段,使兴安盟的档案工作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比如,兴安盟在全区率先开展了家庭建档工作,盟档案馆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局馆领导班子在全盟各部门领导班子社会公开测评中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2010年,兴安盟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兴安盟在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中获得自治区“先进地区”称号;2014年,兴安盟档案局馆被评为自治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被评为自治区档案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12月,他被国家档案局和人社部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履职尽责 率先垂范 带出优秀团队

    刘汉智把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制定了档案馆库安全应急预案和各项规章制度,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2008年夏天的一个夜晚,雨下个不停,由于旧馆库房破旧出现了严重漏雨,他冒雨赶到库房,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了馆藏档案的安全。这年冬天,库房暖气管道因老化漏水,对数万卷档案安全造成威胁,也是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带领同志们阻截排水,再次保住了档案。

    刘汉智在工作中充分发扬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2009年春,因过度劳累,加之天气燥热、气温很高,他在工作中鼻子流血不止,同志们护送他到医院进行紧急救治,第二天,他不顾医生劝阻仍然坚持上班。他给自己压担子、定目标、定任务,组织制定了《关于加强全盟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创新了培训工作机制,采取领导一线指挥、精选教师、严审课件、投影教学等综合措施,亲手写教案、制作课件,给学员们授课。5年来,全盟举办各级各类档案工作培训班38期,培训人员2640多人(次)。

    厘清思路 夯实基础 为群众查档服务

    2008年,刘汉智仅上任一个多月,就深入到各旗县(市)走访调研,并赴沈阳、赤峰、通辽、铁岭等地进行考察,撰写了《关于全盟档案事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等6篇调研报告。随后,他和党组成员一起深入研究,制定了兴安盟档案工作发展思路,确立了基础建设、资源建设、管理提升和法制建设“四个建设年”活动的工作部署。

    经过争取,盟党委将档案工作纳入了对各旗县(市)和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及《兴安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50%的旗县(市)档案馆纳入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盟档案局馆搬入了盟党政综合大楼,并在库房里安装了密集架,购置了各种现代化设备。在被批准为兴安盟行署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后,盟档案馆先后接待查档1500多人次、提供档案4000多卷次,同比增长超过30%。查档受益人非常感动,有的现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有的事后送来感谢信和锦旗。

    突出重点 踏实肯干 实现多项跨越

    兴安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刘汉智常说“有钱干事,没钱也要干事”,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档案工作发展现状,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内蒙古《档案与社会》期刊上发表。自《档案法》纳入当地普法规划以来,盟及以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有关档案工作的文章和信息达300多条。他亲手策划设计的“珍档荟萃”展厅为国家节约了20多万元的资金,被内蒙古自治区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还组织工作人员利用馆藏档案拍摄了专题片,编印了宣传画册,举办了各类宣传展览活动,使盟档案宣传工作实现了新跨越。

    为了使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工作实现新跨越,刘汉智带领业务人员,对盟直部门档案工作进行“拉网式”督查指导,全盟基层档案室达到国家级标准的48个、达到自治区级标准的121个。在抓好农牧区档案管理工作中,他组织召开全盟农村牧区档案管理现场会,深入各旗县农牧区开展调研指导,并帮助各旗县策划举办少数民族文化档案展览。

    为了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刘汉智和同事们一起到重大活动现场拍摄声像资料、采集当地电视新闻片、收集老照片。多年来,兴安盟广泛开展了“家庭档案征集”活动,使盟档案馆馆藏量由2007年的不足3万卷(册),增加到如今的7万多卷(册)。在他的组织策划下,全盟还开展了自治区首次“建家庭档案、展我家风采”展览活动,召开了“家庭档案推介会议”,有100多个家庭、2600多件家庭档案参与展览,为全盟2000多个家庭建立了档案。

    在实现档案信息化工作新跨越方面,他建议成立了信息科技科,配备了技术人员和设备,制定了档案信息化规划及实施方案,建立了馆藏永久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开展了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建立了兴安档案信息网站,实现了开放档案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目录的网上查询。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5月19日 总第2914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