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 行者无疆

——记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档案局馆干部冷旭川

作者:特约记者 李 花 孙燕芝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6-05-24 星期二

    勤于学习、勤奋工作,是单位同事们对冷旭川的一致评价。冷旭川,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2001年起从事档案工作至今。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严于律己,诚以待人,努力钻研,积极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2015年12月,他被国家档案局和人社部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他对档案事业的热爱、不懈的追求和长期艰苦的努力付出。

勤奋钻研 扎实工作

    2001年他调到北京市档案馆编目处工作,主要承担档案目录信息的采集、机读目录数据的管理,以及后台数据处理工作。为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他系统学习了档案学专业知识,虚心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很快进入了工作角色,成为业务骨干。数量庞大的目录数据检验、处理工作繁琐且枯燥,对此,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经手的上百万条机读目录数据没有出现任何纰漏。他积极思考,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在部门领导的带领下,撰写了《编目处后控工作管理办法》《档案目录工作信息化业务需求和流程》,修改并完善《北京市档案馆档案资料目录数据库结构标准》,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改进了工作方法、整合了档案目录数据,推进了编目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他还积极撰写业务论文并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试论档案机读目录数据的整合》获北京市档案学会创意奖,参与的课题《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建设研究》获2007年北京市档案科技进步三等奖。

勇于担当 不辱使命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冷旭川积极响应号召,不顾孩子年幼尚需照顾,舍小家顾大家,主动请缨到北京市对口支援地震灾区指挥部前线分指挥部参与支援什邡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肩负着组织的信任,2008年12月8日,他正式到什邡前线分指挥部办公室报到,不惧灾后余震的危险,以极大的热情迅速投入到援建工作中。

    异地援建档案工作无先例可循,一切都需要从零起步。在尽快熟悉援建工作基本职能和工作内容后,他从建章立制入手,构建起了档案工作管理网络,争取到了安全独立的档案保管库房,很快使援建档案工作步入正轨。针对援建项目多、参建单位多、建设模式多样的特点,他努力汲取建筑行业相关知识,深入工地不下百余次,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采取联合开会、发文和督查等方式,同步推进援建项目档案工作。经努力,北京援建的工程项目全部通过什邡市城建档案馆的工程建设档案预验收,所有项目的工程建设档案按照要求分别向什邡市城建档案馆和前线分指挥部移交,实现了北京市援建项目档案工作的完美收官。同时,他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征集了什邡市电视台3年多有关北京援建的电视新闻报道声像资料近千件。

    根据中央“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北京援建任务十分繁重,办公室作为前线分指挥部的中枢,人员更是十分紧缺,经常夜以继日地满负荷运转。他在完成日常办文、办会、公务接待之余,才能抽出精力开展档案工作。大家都忙碌的时候,他也忙着自己分内的各项工作;大家稍微清闲的时候,他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去收集资料和照片;大家休息的时候,他则独自在档案室一件一件地整理文件,自己整理,自己编目,自己上架……挑灯夜战几乎成了他在什邡前线工作的常态。在他的努力下,援建结束后,前线分指挥部向市档案馆安全移交北京援建档案资料7000余卷(件),完整保存了北京市对口援建什邡灾后重建的历史记忆,为北京市今后开展对口援建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业精于勤 成绩显著

    2011年9月底,冷旭川圆满结束了为期3年的援建任务,他服从组织安排,调到北京市档案局区县处,具体负责区县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

    一直以来,北京市区县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面临着土地、规划、资金、立项等各种难题,推动起来非常困难,进展缓慢。面对困难,冷旭川没有退缩,运用援建工作经验和方法积极拓展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12年,冷旭川提交了《北京市区县国家档案馆馆舍现状、问题及加快建设对策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区县档案馆新馆建设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此,冷旭川多次协调沟通市委办公厅、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反复宣传加快新馆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3年,市档案局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区县档案馆建设的意见》就是冷旭川负责起草的,为区县档案馆新馆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在区县档案馆的建设规模问题上,他组织各区县有关部门进行了新馆建设需求的摸底调研,将经过调研获得的数据与市发改委沟通,不厌其烦地向对方解释测算的依据和方法,终于就该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制定了《北京市区县档案馆建设规模的测算标准和方法》,确定了区县档案馆的达标面积为12800平方米,为各区县科学合理地计算档案馆新馆的建设规模提供了标准。在此基础上,2014年,市档案局联合市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对区县档案馆建设项目给予资金补助的文件,明确了给予各区县档案馆新馆项目资金补助的标准和比例等,对区县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的启动和立项开工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及时掌握各区县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冷旭川跑遍了北京16个区县档案局馆,为各区县档案局馆的有关人员解读相关政策,并就具体问题给予热心指导,大家遇到问题也都愿意和他直接交流。目前,已有10个区县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取得开工、确定建设用地等实质性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冷旭川的忘我工作、勤勉做事和出色业绩,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认可。他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档案系统先进个人、四川省什邡市委市政府“5·12”特大地震灾后援建标兵、北京市对口支援什邡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北京市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多次荣获市档案局馆优秀共产党员和工作考核嘉奖。

    2015年年底,因工作需要,冷旭川调到了市档案局科教处,具体负责档案学会工作。面对新的征程,冷旭川一如既往,奋勇前行,从一名普通的档案干部到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他将青春奉献给了档案事业,树立了现代青年档案工作者的良好风范。冷旭川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档案人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的崇高追求;他的生命是有意义的,身体力行地践行了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5月23日 总第2916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