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北京市昌平区档案局馆档案工作发展纪实

作者:冯舫女 万丹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6-07-19 星期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档案事业要想实现持续健康蓬勃地发展,必须要打好基础。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档案局馆积极围绕档案资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档案文化品牌、服务经济建设、搭建便民惠民桥梁等方面下功夫,夯实基础,频出实招,牢固树立首善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档案为依托内强素质,以服务为目标外展形象,为昌平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12月,区档案局馆被国家档案局和人社部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2011年11月,昌平区档案馆晋升国家一级档案馆,区档案局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有力提升档案部门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以档案接收工作为重点,丰富馆藏。2012年,以区委办、区政府办名义制发了《昌平区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档案收集的范围,进馆单位由原来的115家增加到128家。截至目前,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达40.2万卷(件),其中宅基地、婚姻等档案17万卷(件),声像档案7万余盘(张),初步建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档案资源体系。

    以资源前端建设为保障,确保进馆档案质量。在常规检查基础上,依据《北京市昌平区文件材料归档质量检查评分标准》,对进馆单位开展专项检查,提高归档质量。2015年,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昌平区立档单位室藏纸质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的实施方案》,为77家处级立档单位配备电脑和扫描仪,采用培训、指导、抽查等方式推进数字化工作,为实现基层单位纸质档案和数字化副本一同进馆做好准备。

    以档案征集为补充,丰富馆藏特色档案。近年来,区档案局馆档案征集由全面征集转化为主题征集、主动征集与被动征集相结合,普遍征集与重点征集同步进行。如,通过多种方式征集到抗美援朝作战纪念章、志愿军司令部饭票、20世纪60年代中越友好人民公社历史照片等档案,启动非遗口述档案征集,征集到王麻子剪刀制作工艺传承人史徐平、修建十三陵水库见证者等口述档案。征集档案资料达1000余件(张)。

    目前,随着馆藏不断丰富,区档案局馆正积极推进新馆建设,3.4万平方米的档案馆新馆建设已获区政府批准,力争在2018年建成。

    重培养,强建设,提升档案队伍素质。

    近年来,区档案局馆强化队伍建设,档案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思想上严要求。区档案局馆带领队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结合实际,增强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提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强化作风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工作上创条件。在组织课题研究工作中,《社保所业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昌平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印象调研》获2015年全国青年档案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档案干部人员的业务能力;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年轻同志参加职称考试,14人获档案中级职称,2人获高级职称;注重培养任用,10名同志提拔到科级岗位,使档案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加强。

    生活上多关怀。开辟“兰台书苑”学习园地,举办读书会、交流研讨、民俗讲座,提供精神食粮;关爱干部,举办各种健身活动,促进干部身心健康,增强归属感和向心力。

    树品牌,创佳绩,引领档案工作科学发展。

    树立新农村档案示范区品牌。以2011年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为契机,采取多种措施,健全新农村档案工作长效机制。设立档案业务指导二科,加强镇街、农村和社区监督指导;将每个村的装具费列入年度专项预算,保障需求;将培训经费纳入预算,培训专兼职档案员及大学生村官达2000余人次;村村实现可用计算机查阅档案目录和照片档案。

    打造档案文化品牌。围绕热点办展览,举办“定格昌平摄影展”“京畿昌平区情展”等展览,引起强烈反响;结合特色搞编研,出版《昌平抗战记忆》《毛泽东与昌平》等作品15种500余万字;发挥优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特色展览等,接待群众20余万人次;着力打造昌平档案APP,及时上传信息、编研成果,档案为民服务更加方便快捷。

    由于成绩显著,区档案馆被授予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区首批市民素质教育基地,成为昌平区初任公务员培训参观的常设基地。

    早介入,齐跟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全力服务经济建设。寻找档案工作和区中心工作契合点,建立事前谋划、事中指导、事后管理的全程服务模式,对轨道交通、创新基地、平原造林等重点工程,未来科技城、三一重工等重点企业,历届农业嘉年华活动、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等重大活动的档案工作提供指导服务。

    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深入拆迁镇村调研,及时提供10余个村的村民宅基地档案;围绕区人口调控,积极抓好管人、管地、管出租房屋、管低端产业、管集体经济合同“五管”档案工作;出台《关于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争取400余万元资金,为全区20个镇街、303个行政村的档案室一次性配备了电脑、档案柜、防盗门窗等硬件设备,提升档案工作水平。

    抓管理,惠民生,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热忱服务,建立便民惠民桥梁。坚持档案利用解难事、情系民生强服务的宗旨,在查阅大厅放置老花镜、便民资料架等;提升效率,在北京市率先实现全部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打下了基础;研究档案需求,局领导每月轮流到查档大厅接待查档;接待人员亮明党员身份,热情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有效发挥档案在编史修志、干部档案清查、土地确权、拆迁补偿、宅基地纠纷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档案查阅大厅年接待查档万余人次,且逐年递增。

    延伸服务,实现社保所档案规范化管理。深入镇、村、社区等调研社保档案工作,制发《昌平区社保所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并与区人力社保局、民政局合力推动落实,全区20个镇街建立社保所业务档案室,为发挥社保档案作用奠定基础。

    区档案局馆注意借力,突出“联合”,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档案事业发展。联合区委组织部开办“领导干部进高校”大讲堂,全区各镇街及企事业单位分管档案工作领导等200余人参加;与区人大、区政府法制办每年联合开展专项检查;与相关单位联合发文,加强医疗、房产等档案管理;积极争取支持,档案工作写进区政府工作报告和为民办实事工程,财政投入经费2000余万元。这些举措,焕发了档案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今后,区档案局馆将继续努力拼搏,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进全区档案事业再上新台阶,为把昌平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做出新贡献。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7月18日 总第2940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