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怀超建议

把“党员引进来”让“档案走出去”助力全面从严治党

作者:本报记者 王玉璘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7-03-14 星期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王怀超
本报记者 王玉璘 摄

    “要做到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出的宣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纪委全会上发表讲话,表明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会期间,针对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王怀超。

    在中央党校的讲坛上度过了30多个春秋,王怀超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对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核心就是主心骨、是旗帜、是引领方向的。只有把领导核心建设好,才能凝聚各方的力量,才能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严治党既是为了保证党能够长期执政,更是为了中国能够长治久安。简言之,只有把共产党建设好,中国才有希望。”随后,他又补充说,“其实,这是个老话题,我们党一直都在提,只是现在力度更大、更紧,更是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王怀超把话题拉回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在治党、管党方面出现了软、散的现象。集中精力抓经济是对的,那样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在抓经济的同时,还应加强党的建设,这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实践证明,凡是党的建设抓得好、从严治党抓得紧,人民建设国家就会干劲十足,国家和社会就健康发展。只有把共产党建设成站在时代前列,真正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才能顺利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严治党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

    说起档案,王怀超并不陌生,写一些理论性文章时他也会去档案馆查找资料。“中央档案馆和全国各地档案馆中的档案,记录下了我党自成立以来的主要活动,留下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足迹。一份份会议文件和口述历史真实地记录下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王怀超认为,为从严治党服务,档案部门也大有文章可做,“从严治党自提出至今,在党的会议文件中都有哪些具体体现,十八大以来的从严治党与历史上的管党治党有什么区别,把这些档案发掘出来,就很有说服力,很有力度”。除了展示档案,王怀超认为,解读档案、讲述档案背后的故事,档案部门有自己的责任与独有的优势,可以让大家对一知半解的党史、历史事件和先进党员事迹鲜活丰满起来。

    20多年过去了,他觉得这几句话仍然适用于回答今天为什么要从严治党。王怀超认为,档案部门在服务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也需要总结:“要充分利用馆藏的大量党建方面的档案,总结我们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治党、管党的经验教训,再针对每一条经验教训,展示一位相对应的先进党员事迹,通过档案这个最真实、客观的凭证,让事迹鲜活起来。”不经意间,王怀超又谈起了他从事的教育“老本行”:“比如在以周恩来从严治国、从严治家、从严律己方面的事迹对党员进行教育时,如能配合上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亲笔所写的《我的修养要则》,他的人格魅力、他的道德修养跃然纸上,无须多言。”王怀超建议:“档案馆要依据档案多举办一些诸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展览,让党员们在参观中重温党的成长足迹,用‘引进来’的方法为全面从严治党服务。据我所知,档案部门有一批党史方面的专家,他们还可以带着收录珍档图片的课件走进学校、企业的课堂,面向社会、走近党员,采取‘一档一例一警示’‘以档说党’的生动方式,将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党内反腐案例和党员先进事迹向党员同志们娓娓道来。这种‘走出去’方式定会为党员和社会各界喜闻乐见,也会成为档案部门服务从严治党的另一个重要方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3月13日 总第3039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