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在手 为企解忧

作者:王素英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10-21 星期一

    我对档案的最初认识是从学生时代开始的。记得上中学时,班里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屡次劝说都不管用,实在没办法了,就警告他:“再不改过,就给你严重处分并放入档案。”不知道是他想改正了,还是不想让人生档案有污点,总之,每次老师用这招来警告学生时,都很管用。因此,那时的我对档案充满敬畏。

    工作后,我在机关从事后勤管理工作,从此与档案结缘。由于后勤事务繁杂,刚开始不熟悉,没有头绪,这时,我就常常翻阅档案,此举成为我了解工作情况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利用档案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

    2007年冬,机关搬入新楼办公。刚搬入不久,由于工期紧、施工期间监督不够等多种原因,新楼中央空调就出现了故障,办公室普遍漏水,墙面潮湿发霉,严重影响了大楼的使用和美观。后来,经过联系工程公司现场打开墙面,挨个查找原因,最后确定是因为冷凝水管太短没有接出去,留在了墙体里,真是“小差错造成了大问题”。整改看似简单,但施工过程中的配合问题、责任问题,完工后几个工种的大面积返工问题等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个难题。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难题,我和同事立即查找相关档案,利用查到的有关合同,与工程公司进行谈判,最终明确,这是属于他们的工作失误,他们无条件限期整改,否则将按合同约定扣减质保金。

    2009年10月初,办公楼二楼西侧有一组空调压缩机损坏,物业公司联系维修公司进行维修,维修公司以“已经出质保期”为由,不给免费更换。得到消息后,我第一时间跑到档案室查找相关合同并仔细阅读了售后维护条款,后又找到了一份试用交接记录,按交接记录上显示的时间计算,这组压缩机并没有出免费维保期限。这张看似简单的交接记录成了“铁证”,我立即向领导汇报,然后给维修公司去函。由于我们手握“铁证”,对方无话可说,立即换上了新的压缩机,此举为公司节约万余元。 

    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无论是在接受政府部门检查,还是在同周边企业交涉产权分界的过程中,档案都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它能为企业解决很多烦忧。2011年9月,一家公司要在我单位办公楼东侧修建写字楼,由于东侧道路和围墙边界没有明确界定,因此他们准备让施工车辆进出东侧道路。为使我单位办公环境不受影响,我和同事立即开展相关档案查询收集工作。最终双方以“档”为凭,那家公司打消了想使用此道路作为施工车辆进出道路的念头,最大限度地减小了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对我单位的影响。2014年9月,为配合政府部门进行建设项目执法调查,领导要求我严格按照规定在一周的时间内准备好所有的相关资料,包括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手续、建设工程设计图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如果逾期未通过调查,单位将承担相关法律后果。接到任务后,我立即到档案室查找相关资料,并按时递交,由于资料齐全,最终顺利通过了调查。

    后勤管理工作繁杂,工作过程中会形成许多资料,针对形成的每一份资料,我们都会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为今后利用提供便利。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保管好档案,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运用档案为后勤管理服务,最终为企业节约资金、解决问题。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0月17日  总第343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