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见证扶贫审计之路

作者:王 洋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2-04 星期四

    扶贫资金是党和国家给予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摆脱贫困、走向致富的专项资金,承载着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希望。审计机关作为扶贫资金的“监督员”,通过扶贫审计,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钱能花在“刀刃”上,推动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审计档案真实记录了审计人员为了促进扶贫政策落地、使百姓真正脱贫的奋斗历程,也见证了我国脱贫攻坚的脚步。

    2016年和2017年,审计署共对37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行审计,抽查扶贫资金737.53亿元,入户走访1.82万个贫困家庭,发现问题金额70多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审计机关持续推进扶贫审计工作,到2020年3月,完成了对832个贫困县的扶贫审计全覆盖。近年来,扶贫领域查处的问题明显减少,审计查出问题金额比例也大幅下降,扶贫审计结果印证了越来越精准、扎实的脱贫攻坚进程。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翻阅着档案,想起了2017年我作为新入职人员在云南怒江参加扶贫审计的经历。怒江的自然风光异常优美,天空湛蓝如洗,白云舒卷,江水奔腾翻涌。然而,这里居民的生活却不像风景这般诗情画意。

    驱车前往村子的盘山公路非常狭窄,一面是高耸入云的山崖,另一面是深不见底的幽谷。路途中,一旦对面有车,我们就要贴紧山崖停下来,等到对面的车贴着我们开过去再继续行驶。

    村子里没有水泥路,一个个简陋的“千脚落地房”依山而建。我们走访的贫困户家里没有电,靠一个火塘取暖、做饭、照明,老乡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里高山多,适合耕种的土地十分有限。老乡们的温饱问题尚且不容易解决,富足的生活更是不敢奢望。

    在开车返回的路上,当地干部给我们讲起了那些前赴后继投身怒江脱贫攻坚战、为了怒江脱贫而流血牺牲的故事。听后,大家都陷入沉思,暗下决心要做好审计工作。“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大家都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为脱贫攻坚作出贡献,尽快让老乡们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

    审计档案中记载着审计人员开展扶贫审计走过的路。由于许多贫困地区位置分散,点多线长,审计人员从县城出发去一个扶贫点有时要奔波二三百公里。他们有的走过天寒地冻的东北村庄,有的顶着烈日深入田间地头,还有的克服各种困难走进藏区的贫困家庭。

    我所在的处室有一位“90后”姑娘,从小在城市长大,从未体验过农村生活。从事审计工作后,她整天奔波,到乡村、进田地,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她都热情乐观地对待每一次启程。

    审计人员白天走村串户,晚上整理资料,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推进情况、调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情况、查看产业扶贫项目的推进情况……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

    翻开2017年对甘肃省的扶贫审计档案,其中记录了审计人员发现调整贫困学生学杂费减免标准等政策未有效落实的情况。审计组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相关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改,使3000多名当地贫困学生受益。

    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惠及千万个贫困家庭,甚至根本性地改变了贫困学生的命运。审计作为政策落实的“督察员”,助推国家的政策真正落地,让百姓享受到实惠。这样的例子在审计档案中比比皆是。

    扶贫资金直接关系到贫困群众的生活和实际利益。因此,审计人员紧盯扶贫资金,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为脱贫攻坚献策献力。扶贫审计,审计人员始终在路上。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审计档案记录了审计人员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而付出的努力,也见证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摆脱贫困的伟大历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们万众一心、不懈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1月25日 总第3633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