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玉泉盐场盐斤失窃诸事
自古以来,盐既是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也是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故盐的生产与销售,往往受到政府管制。但在产盐、运盐、存盐的过程中
……
抗战时期,浙东的战时治理举措
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时局变化,国民政府出台了多种战时举措。作为基层单位,象山玉泉盐场接收并保存了大量国民政府及浙江等省份的政府公文和通告
……
20世纪40年代,浙东盐场办学助教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提高盐工的生产积极性,民国政府开始逐步提高盐工的福利待遇。除了给盐工提供一定的医疗卫生补助外,浙江各盐场先后创办起盐工子弟高级小学及初级小学
……
抗战时期长亭盐场对食盐不同用途的管理
抗日战争时期,盐不仅是日军掠夺的四大主要原料之一,盐的供应对支持抗战进行也具有重要影响。国民政府除在财政方面考虑国家的盐税收入外,还需要保障盐的军需与民食供应
……
抗战时期,浙东盐运中的途耗
盐运途耗是指食盐在运输过程中受阴雨天气、运输工具、意外事故等因素影响导致的损失。为减少运输中的损耗,盐务机关会制定途耗率。运盐人员将食盐运到目的地,如途耗率超过规定范围就需照章赔偿。抗战时期,受战时特殊环境影响,浙东盐运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途耗
……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军盐供应
抗战爆发前,中国盐源稳定,各军队用盐多为自行采购,并无官方指定渠道。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保障军需民食,在抵抗侵华日军进攻的同时,开始着手大面积抢运沿海地区的存盐
……
[1]
[2]
[3]
[4]
[5]
下一页
末页
主管单位:国家档案局 | 主办单位:中国档案报社 | 网站管理:中国档案报社网络工作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09076686号